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张小平 郁宝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18 9:14:50
中国旱区农业的“及时雨”
 
□张小平 郁宝平
 
揪心的西南旱情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今年3月10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7935万亩,占全国的86%,尤其云南省面积达4678万亩,占全国的51%。全国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1828万人,75%集中在西南5省(区、市),还有114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去年秋季以来降水较多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到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两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在持续,旱灾损失十分严重。严重干旱对旱区的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国家防总迅速启动了抗旱Ⅱ级应急响应。农业部也紧急部署抗旱救灾的农业生产应对措施。
 
感人的读者来信
 
作为科技出版的工作者,尤其是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图书编辑,出于职业本能,我们总是情系农业、农村和农民,也随时关注着近期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特大旱灾。今年二三月份,我们陆续收到几封来自旱灾地区的读者来信,这几封信让我们在震撼、感动的同时,还体会到出版人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其中贵州凯里学院的一位老师来信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来到田间地头,调查旱情并指导抗旱救灾,然而面对这特大的秋冬连春旱、面对抗旱水利基础设施的缺失,眼看大片农作物和林果树木因干旱而枯萎,眼看大批牲畜因缺水而被迫宰杀或死亡,眼看学童背后背的不是书包而是到十多公里以外取水的水桶,我深感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脆弱。为了研究灾后农业生产的恢复,我来到新华书店寻找相关图书资料,让我感到幸运的是发现了贵社出版的《中国旱区农业》一书,该书对我国旱区农业的全面论述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对我国西南地区旱农发展策略可谓是目前该地区特大旱灾的“及时雨”, “北方旱区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旱区”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旱区农业》作者们的远见卓识,让我佩服!也感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能及时推出这样的好书,体现了出版社编辑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及时的科技著作
 
面对读者的热情感谢,作为《中国旱区农业》一书的责任编辑,我们也感到该书的推出确实很“及时”,然而作为一本120万字的大部头学术专著,是经过作者和编辑多年的精心准备和打造的,其推出时间与西南地区旱灾发生时间的巧遇有一定偶然性,但有时偶然性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作为科技图书编辑,这是我们长期关注农业生产、关注农业水资源利用、关注农业灾害性气候的结果。10年前我社就推出了《中国北方旱区农业》一书(1999年出版),该书出版后即得到学界一致好评(获中国图书奖),我们也与作者探讨了这样几个问题,即如何划分中国旱区、如何看待南方干旱、旱区农业的作用与地位、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2006年重庆市的特大夏伏干旱再一推动了我们的出版工作,在全面沟通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旱区农业》的选题计划和作者班子。编委会主任由我国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卢良恕担当,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农业水资源专家李佩成教授和著名旱农专家信乃诠研究员为编委会副主任。主编由我国著名旱农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立祥教授和西南大学农学院王龙昌教授担任,北南两位专家在不同地区均长期从事旱区农业科研教学工作,先后承担过数十项国家旱地农业攻关项目。同时联合了北方和南方不同类型旱区的28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农业管理部门70多位科技工作者。
 
《中国旱区农业》分上、中、下3篇,共33章,计120万字。书中首次将旱区的概念由我国北方旱区拓展到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反映了我国南北旱区农业研究成果与区域发展战略,具有突出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是我国第一部面向全国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论著。
 
热烈的社会反响
 
本书编写除了编委会的大力协调指导,还得到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振声院士的支持并审读编写提纲。图书2009年7月面世后,即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10月,入选中国版协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图书;11月《中国新闻出版报》和《中国图书商报》分别发表了题为《为旱区社会发展支招》(李凤民,兰州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全方位关注南北旱区农业发展》(成升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的书评文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该书出版召开专题座谈会,校长孙武学对该书的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学报也发表了相关书评文章。尤其是2010年初在我国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发生了60年一遇的严重季节性干旱,有读者来信评价该书是中国旱区农业的“及时雨”。
 
该书的出版,正如我国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评价:将有利于我国南北方旱区农业的同步发展,对指导我国北方水资源欠缺的旱区农业和季节性干旱的南方农业的生产具有重大价值,在全球气象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时报》 (2010-3-18 B2 科学 文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