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珊瑚会将单个的珊瑚虫从其碳酸钙骨骼中剥离出来,但它们在酸度增加的海水中仍然能生存。(图片提供:Avinoam Brietstien)
本报讯 大自然比人类想象得更聪明,例如,珊瑚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能力就比科学家们的预言更出色。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解在海洋中的二氧化碳量也随之增加,海洋因此变得更酸了,但以色列的研究人员在3月3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部分种类的珊瑚会将单个的珊瑚虫从其碳酸钙骨骼中剥离出来,珊瑚在酸度增加的海水中仍然能生存。
新发现让人欢喜却也让人感到担忧,因为虽然单个的珊瑚虫仍然能生存,但珊瑚礁暗淡的前景却不会因此改变。该研究的负责人、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海洋动物学家Maoz Fine说:“我们应该记住,珊瑚虫虽然能存活,但珊瑚礁却不见了。”
在2003年9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曾估计,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碳含量的增加,到本世纪末,海洋表面的pH值将从8.2降低到7.8,与过去2000万年相比,今天的海水变得更酸了。海水酸度的增加会导致更多的碳酸钙溶解其中。Fine说:“对珊瑚来说,这是个严重问题,从本质上讲,酸化会导致珊瑚祼露。”
Fine着手研究海洋酸化对两种地中海珊瑚(Oculina patagonica和Madracis pharencis)的影响。他将这两种珊瑚放入实验溶液中,并逐渐增加溶液的酸度。他发现当溶液的pH值低到7.3时,这些珊瑚群的结构在几周的时间内就出现了显著变化:碳酸钙骨骼开始溶解、珊瑚虫完全祼露。
令人吃惊的是,这些脱离碳酸钙骨骼的珊瑚虫在这种极端酸化的环境中似乎仍活得很好,它们成长壮大,体积比原来大3倍,后代的繁殖也没有受到影响。Fine说:“没有人能够想象珊瑚在pH值如此低的环境中还能生存。”
另一种变化同样重要。在这种极端的酸性环境中,珊瑚礁群也从相互依赖的部落变化为自力更生的个体。在正常条件下,珊瑚虫通过一种名为共体的组织彼此连接,个体得以在整个群落中分享营养和传送能量。Fine说:“珊瑚部落就像以色列的集体农庄,所有的成员一律平等,共同分享收获。如果一只珊瑚虫捕获到一只浮游生物,那么它会在集体中分享这份佳肴。”
然而,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在极端酸性的环境中,珊瑚虫会脱离组织而自食其力,但是,当pH值回到正常值后,珊瑚虫们又迅速回归到原始状态,重建骨骼体系、缩小体积、恢复原形,珊瑚世界的“集体农庄”又出现了。珊瑚自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
《自然》杂志的文章认为,Fine的新发现也许有助于科学家们解读珊瑚化石。在2.37亿年前的三叠纪,能够制造骨骼的珊瑚突然大量出现,而在此之前是大气高二氧化碳浓度期,基本上没有珊瑚化石证据的出现。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海洋动物学家Daphne Fautin认为,碳酸钙骨骼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石珊瑚的主要特征,但实际上这种特征随环境变化而朝生暮死。Fine警告说,当今气候变化的问题是变化的速度加快,生物们可能无法与时俱进,他强调,自己的发现对珊瑚礁的未来或依赖于珊瑚礁的保护而生存的鱼类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因为珊瑚礁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