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κ-卡拉胶对冷凝豌豆分离蛋白乳液填充凝胶的影响:机械性能、微观结构和体外消化行为 | MDPI Foods |
|
论文标题:Impact of κ-Carrageenan on the Cold-Set Pea Protein Isolate Emulsion-Filled Gels: Mechanical Property, Microstructure, and In Vitro Digestive Behavior
论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2304-8158/13/3/483
期刊名:Food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foods
研究背景
乳液填充凝胶(emulsion-filled gel)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如脂肪替代、质构调控及营养递送等。然而,其微观结构、机械特性与消化行为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江南大学陈星博士、程昊副教授团队在Foods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系统探究了κ-卡拉胶(KC)浓度对豌豆蛋白(PPI)乳液凝胶的凝胶形成机制、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及消化行为的影响,为植物基食品的精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主要内容
本研究采用冷诱导凝胶法(CaCl?诱导),构建了不同KC浓度(0~1.5%)的PPI乳液凝胶体系,通过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镜(SEM)解析微观结构,结合流变学、持水性、质构分析及体外模拟消化(INFOGEST标准),阐明了KC对凝胶性能的调控机制。
研究过程与结果
1. 乳液与凝胶的制备
♦ PPI提取:采用碱溶酸沉法纯化商业豌豆蛋白粉,获得蛋白含量94.6%的PPI。
♦ 乳液构建:PPI聚集体(5%)与葵花籽油(10%)经高压均质制备O/W乳液,加入不同浓度KC(0~1.5%),55℃搅拌后冷诱导凝胶化。
2. 微观结构演变
♦ KC低浓度(0.25%~0.75%):形成PPI/KC耦合凝胶网络,结构均一,减少蛋白和油滴聚集(图2A)。
♦ KC高浓度(≥1.0%):形成连续均质的KC凝胶网络,包裹蛋白和油滴微区,结构更致密但异质性增加(SEM显示孔隙减少)。
3. 力学与功能特性
♦ 持水性(WHC):KC提升凝胶持水能力,1.5% KC时WHC提高37%。
♦ 凝胶硬度:KC浓度增至1.5%时,凝胶硬度提升75倍,归因于KC网络增强。
♦ 分子作用力: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是维持凝胶结构的关键(FT-IR验证)。
4. 体外消化行为
♦ 脂质消化:0.25% KC促进脂质水解,但高浓度KC(≥1.0%)延缓脂质和蛋白消化,降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
♦ 蛋白水解:KC浓度增加会延迟胃肠道条件下的脂质和蛋白质水解。
图文赏析

图1. 图形摘要

图2. 不同浓度κ-卡拉胶的豌豆蛋白乳液填充凝胶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图像。(A)红色代表油,绿色代表蛋白质。(B)红色代表κ-卡拉胶,绿色代表蛋白质。比例尺为20 μm。
研究亮点
1.结构-功能关系明确:揭示KC浓度对PPI乳液凝胶微观结构-质构-消化行为的调控规律。
2.性能可调性:通过KC浓度调控,可制备高硬度凝胶(脂肪替代)或易消化凝胶(营养递送)。
3.植物基应用潜力:为植物肉、低脂乳制品等提供理论支持,优化质构与营养释放特性。
研究总结
本研究制备豌豆蛋白 /κ- 卡拉胶复合乳液凝胶,明确 κ- 卡拉胶浓度与凝胶微观结构、质构和消化性能的关系。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主导凝胶结构形成,κ- 卡拉胶浓度可调控凝胶特性。低浓度 κ- 卡拉胶利于形成均匀凝胶网络、促进脂质消化;高浓度则增强凝胶硬度、延缓消化。研究结果为食品工业中通过调控 κ- 卡拉胶添加量优化豌豆蛋白乳液凝胶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原文信息:
Li, X.; Chen, X.; Cheng, H. Impact of κ-Carrageenan on the Cold-Set Pea Protein Isolate Emulsion-Filled Gels: Mechanical Property, Microstructure, and In Vitro Digestive Behavior. Foods 2024, 13, 483. https://doi.org/10.3390/foods1303048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