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振等 来源:《科学报告》 发布时间:2025/8/27 7:52:05
选择字号:
我国7-18岁学生近视率25年持续攀升
时空演变揭示华北华东成防控重点

 

日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副教授郭振团队在《科学报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基于1995-2019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报告》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31个省区市7-18岁汉族学生近视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揭示了近25年间近视患病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差异化近视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其中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为35.6%、71.1%、80.5%。研究团队指出,近视作为多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仅发现336个相关基因位点,遗传率解释度不足19%,表明环境因素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近视率激增的主因。
 
郭振向《中国科学报》介绍,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团队发现,1995-2019年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分阶段时空扫描显示,1995-2014年近视高发区由西北向东南迁移,2014年后逐渐向华北地区(以天津、山西为中心)聚集,并逐步扩散至华东全域。尽管区域间近视程度差异随时间推移趋于收敛,但华北、华东地区仍为当前防控重点区域。
 
郭振进一步阐释,时空演变特征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压力及户外活动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华北地区因学业负担加重和电子设备使用频率提升,近视率增速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可辅助决策者精准定位高风险区域,优化卫生资源分配,例如在近视高发区增设视力筛查站点、推广校园护眼设施等。
 
该研究首次采用长时段、大范围的面板数据,系统刻画了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时空动态,相关发现已纳入国家疾控中心近视防控参考体系。
 
研究团队建议,未来防控策略需兼顾时间趋势与空间差异,建立"区域-年龄-环境"三位一体的精准干预模式,同时加强光照条件、用眼时长等环境因素的监测与调控。
 
据悉,全球近视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突破50亿,我国作为近视高发国家,该研究成果对全球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科学报 记者:廖洋 通讯员:赵英佐)
 
相关论文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血压应控制在多低?新研究给出答案 研究人员设计出能杀灭耐药菌的新型抗生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