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ntibiotics 发布时间:2025/7/10 14:47:04
选择字号:
Antibiotics:农业环境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出现、驱动因素和缓解措施 | MDPI 特刊征稿

期刊名:Antibiotic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antibiotics

抗生素耐药性 (AMR) 在农业环境中,尤其是在畜牧业中出现和蔓延,对兽医和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威胁。集约化农业实践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 AMR 的主要驱动因素。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重金属、消毒剂、饲料添加剂、微塑料等非抗生素应激源在各种生态系统中对抗生素耐药细菌 (ARB) 和抗生素耐药基因 (ARG) 的共同选择和持续存在中发挥着作用。农业环境是水平基因转移的热点和重要载体,促进了ARG等多种耐药决定因素在微生物群落中的传播。

基于此,Antibiotics 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程古月副教授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娟副教授创建特刊“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s: Emergence, Drivers and Mitigation (农业环境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出现、驱动因素和缓解措施)”。本期特刊诚邀投稿,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动物及相关环境微生物组中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生态和进化动态的理解。特刊将接受原创研究和综述类文章投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 抗生素和非抗生素选择压力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动态的影响;

• 对农业环境(尤其是动物相关环境)中耐药性细菌(ARB)和耐药基因(ARG)的出现、持续性和传播的机制洞察;

• 在“同一健康”框架下,创新的缓解策略和改进的监测。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客座编辑介绍

程古月 副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武汉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从事兽医药理学和毒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抗菌药耐药性及控制技术。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农业部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4项,校自主创新基金2项。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篇;授权专利6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大北农科技奖成果奖一等奖1项。目前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理事、第二届全国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耐药性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抗微生物耐药性专业委员会)委员,是《Antibiotics》、《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编委,《中国抗生素杂志》、《养殖与饲料》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专刊编辑。

研究领域:抗菌药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研究;抗菌药残留筛选方法研究;细菌耐药性防控技术研究;细菌疫苗

王娟 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西部)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农村部反刍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西部)从事兽医传染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抗菌药耐药性和致病性及控制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及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包括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mSystems、Veterinary Microbiology、iMetaOmics、Food Microbiology等期刊。担任陕西省预防医学会病原微生物检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微生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iMeta期刊青年编委等。

研究领域:抗菌药耐药产生和传播机制研究;细菌耐药性防控技术;抗菌药残留筛选方法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