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rotein & Cell 发布时间:2025/5/23 15:43:15
选择字号:
P&C  王鑫与郑秋阳团队报道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分子机制与治疗见解

论文标题:Alzheimer’s disease: insights into pathology,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y

期刊:Protein & Cell

作者:Qiuyang Zheng, Xin Wang

发表时间:15 Feb 2025

DOI:10.1093/procel/pwae026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鑫和郑秋阳合作在Protein & 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 “Alzheimer’s disease: insights into pathology,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y” 的研究论文。本综述探讨了AD的多因素致病机制及最新研究成果,为疾病防控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突出了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性。

综述的核心内容包括:

1. 遗传影响:遗传倾向在AD中起重要作用,APP、PSEN1和PSEN2中的罕见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AD相关。APOEε4等位基因是主要风险因素,携带一个等位基因风险增加3-4倍,携带两个则增加9-15倍。WGS和GWAS已发现其他遗传位点,如TREM2和BIN1。

2. 风险因素:年龄仍是最大风险因素,65岁及以上人群中18.1%患有AD。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包括教育水平低、高血压、听力障碍、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糖尿病及社交互动有限)共同导致全球约40%的痴呆病例。

3. 病理生理与生物标志物:AD病理生理涉及从初始淀粉样病变到明显痴呆的15-20年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病变。生物标志物,尤其是血液中可检测的,对早期诊断、疾病监测及个性化治疗至关重要。基于Aβ沉积、病理性tau蛋白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ATN框架对AD诊断至关重要。

4. 治疗策略:早期干预对有效管理AD至关重要。FDA近期批准抗Aβ单克隆抗体是进步,但其临床疗效有限,凸显了需要更多靶向药理学干预。针对特定分子途径的生物标志物引导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了有前景的途径。

本综述强调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多方面性质,重点讨论了遗传倾向、可改变风险因素及疾病渐进性病理生理的重要性。早期干预及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治疗策略近期取得进展,但仍需更多靶向且有效的干预措施来减轻AD负担。

图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淀粉样斑块、神经纤维缠结及胶质增生。除遗传因素及年龄因素外,多种风险决定因素,如全身性炎症、慢性疾病、感染、生活方式选择、脑外伤及环境暴露等,亦通过其复杂的相互作用,促进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逐步发展。

本综述全面概述了阿尔茨海默病(AD)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风险因素及当前治疗策略。AD以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积累为特征,受遗传倾向、衰老、炎症及生活方式因素共同影响。本文强调了早期干预及生物标志物在诊断与个性化治疗中的重要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