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气溶胶大气年龄研究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关键依据 Engineering |
|
论文标题: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Age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in China
期刊:Engineering
DOI:https://doi.org/10.1016/j.eng.2022.03.013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胡建林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发表题为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Age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in China”(我国一次气溶胶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大气年龄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性文章。该研究全面量化了 2013 年我国一次 PM2.5 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的年龄分布特征,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致死风险因素,我国虽在治理 PM2.5 污染方面取得进展,但部分地区年均浓度仍超世卫组织标准。研究大气颗粒物年龄及其分布,对了解 PM2.5 污染特征、评估健康和气候效应意义重大。
研究团队利用年龄可分辨的社区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式,对我国一次和二次无机细颗粒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一次 PM2.5(PPM)和铵盐主要源于本地新鲜排放,我国大部分地区 60%~80% 的 PPM 和铵盐集中在 0~24 h 年龄档。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溶胶大气年龄存在显著差异,夏季大部分地区 PPM 和铵盐平均年龄为 15~25 h,冬季在我国南部地区和四川盆地则增至 40~50 h。硫酸盐大气年龄明显大于 PPM,反映出区域输送的重要影响,冬季四川盆地年龄超过 96 h 的硫酸盐浓度可达 15 μg/m³。长三角、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硫酸盐大气年龄季节变化较大,夏季硝酸盐平均年龄为 20~30 h,冬季增加至 40~50 h。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污染天,大多数城市和季节中老化粒子(>24h)PPM 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的贡献明显增加,表明区域输送在重污染事件中起着关键作用。

图1. 不同区域春、夏、秋、冬季PPM、SNA的年龄分布。红色五角星表示平均大气年龄。
该研究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未考虑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年龄分布、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等,但基于年龄可分辨的 CMAQ 模式得到的排放时间信息,仍能为政策制定者制定有效的排放控制策略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对于人为排放高的地区,可针对性地实施本地排放控制;不同地区和季节,可根据气溶胶年龄特征提前实施区域联防联控,以有效缓解污染。这项研究成果对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望助力制定更科学精准的污染防控政策。
引用信息:
Xiaodong Xie, Qi Ying, Hongliang Zhang, Jianlin Hu.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Atmospheric Age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s in China. Engineering, 2023, 28(9): 117–129

Open access
开放获取论文
https://doi.org/10.1016/j.eng.2022.03.013
推荐阅读
贺克斌院士团队:食品系统与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空气保卫战:揭秘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地基超光谱纵深立体遥感监测网络
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研发微型电极,让地下水重金属检测不再棘手
同济大学新发现:厨余垃圾预处理竟能催生微塑料
通知:补充征集AI for Engineering专题选题 | Engineering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