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ngineering 发布时间:2025/4/27 15:18:49
选择字号:
中南大学研究团队:中国直接还原铁发展的挑战与途径 Engineering

论文标题:Development of Direct Reduced Iron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Pathways

期刊:Engineering

DOI:https://doi.org/10.1016/j.eng.2024.04.025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文章速览

中南大学张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4年10月刊发表“Development of Direct Reduced Iron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Pathways”(中国直接还原铁发展的挑战与途径)一文,指出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同时也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强度高,是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钢铁生产的主要流程为高炉–转炉(BF–BOF)长流程,该工艺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均较高,且高度依赖炼焦煤。近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及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钢铁生产部门在节能降耗和减排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吨钢碳排放强度的降低。然而,由于粗钢产量巨大,中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仍占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与传统长流程相比,以直接还原铁(DRI)+废钢为炉料的电炉(EAF)炼钢短流程碳排放量较低,且能够减轻钢铁行业对铁矿石和炼焦煤资源的依赖,是钢铁产业绿色低碳化转型的有效途径。其中,以气基工艺生产的DRI+废钢短流程比以煤基工艺生产DRI+废钢短流程更具发展前景。然而,中国直接还原铁产量低,需求缺口大,直接还原铁的短缺已成为中国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的限制性因素之一。文章重点讨论了中国发展直接还原铁面临的挑战及途径,并得出以下结论:以焦炉煤气(COG)和炼化副产气替代天然气是现阶段中国发展气基直接还原较为清洁且经济可行的途径;随着能源革命的推进,可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结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进行过渡,并逐步向可再生能源制备绿氢生产直接还原铁的模式转型;同时,进一步开发铁矿石深加工技术和新型黏结剂是制备优质直接还原用球团炉料的重要途径,此外还需开发铁精矿一步法气基还原等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直接还原工艺。

关键词:

直接还原铁 ; 碳排放 ; 能源 ; 氢气 ; 直接还原工艺

开放获取论文:

https://www.engineering.org.cn/engi/EN/10.1016/j.eng.2024.04.025

扫二维码|开放获取论文

推荐阅读

我国气溶胶大气年龄研究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关键依据

中南大学喻海良教授团队成功制备高强度高延展性纯镍薄板

新研究揭示茂金属催化剂下烯烃共聚奥秘,助力聚烯烃材料创新

中国钢铁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发展与展望

通知:补充征集AI for Engineering专题选题 | Engineering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哈佛认证抗衰清单:红茶+浆果有助逆龄 揭秘超短周期行星系统随时间演化规律
即将迎来 “火炉模式”,这样种树降温5度 《科学》(20250502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