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腾等 来源:《自然—地球科学》 发布时间:2025/4/11 21:43:54
选择字号:
咸海消失后为何持续引发地幔运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师王腾与合作者研究发现,灌溉引发的咸海干涸,导致这片曾经的湖泊下方地幔深处的岩石隆起,并像粘稠液体一样和流动,速度为每年几毫米。这些发现凸显出人类活动能在数十年间对地壳下的过程造成影响。相关研究4月7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20世纪50年代末之前,中亚的咸海曾经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的咸水湖,后因注入咸海的河流被过度利用于灌溉。1960~2018年间,该湖泊的表面积估计缩小了90%,体积估计减少了93%,留下了一片富含盐的沙漠。在缩小前,这片湖水的重量足以导致下方地壳下沉,因此科学家预计湖泊干涸后会带来一些反弹性隆起。

王腾和同事分析了2016~2020年间咸海盆地地面变形的卫星雷达测量数据。他们发现,过去的湖床仍在以平均每年约7毫米的平均速度上升,而且在湖泊原中心之外多达500公里的宽广区域都能观察到隆起。他们分析模拟发现,这种观察到的隆起特征的最佳解释是,在约150公里深处的上地幔,岩石就如同极为粘稠的流体。这些岩石此前因湖水的重量而移位。他们推测,这种岩石现在正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流回湖泊形成之前的位置,这个速度与板块运动速度相当,且这种运动将持续数十年。

研究者总结说,这些发现证明了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深至上地幔的地球,进而导致地表变化。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Simon Lamb在同期的新闻观点文章中评论认为:“尽管咸海的干涸是一场环境灾难。但其正面的作用是,它能被作为工具探测地球深层内部,为板块内和板块下方的的岩石性质带来新的见解。”(来源:中国科学报 冯维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5-01664-w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鱼”潜入1100米深海,点亮一颗星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