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发布时间:2025/11/10 13:37:48
选择字号:
LAF 风险识别,韧性提升:城市洪涝如何破局?

论文标题:Addressing the Spatiotemporal Concentration of Rainfall and Runoff: Urban Flood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esilience Enhancement Under Climate Change

期刊: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作者:Huaiyu ZHOU , Xiaoying ZHAO , Wenjie CHEN

发表时间:1 Sept 2025

DOI:10.15302/J-LAF-0-010003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注:原中英文全文刊发于《景观设计学(中英文)》(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2025年第5期。

应对降雨与径流的时空高度聚集: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城市洪涝风险识别与韧性提升Addressing the Spatiotemporal Concentration of Rainfall and Runoff:

Urban Flood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esilience Enhancement Under Climate Change

周怀宇1,赵晓莺2,3,陈文杰4

1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系

2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

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4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本文引用格式 /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Zhou, H., Zhao, X., & Chen, W. (2025). Addressing the spatiotemporal concentration of rainfall and runoff: Urban flood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esilience enhancement under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https://doi.org/10.15302/J-LAF-0-0100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国城市为代表的东亚城市在快速扩张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全球新增高洪涝风险建成区占比最高的地区。近年来,中国多个地区频繁发生大范围强降雨和洪涝事件,持续的灾害态势凸显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洪涝灾害所暴露出的脆弱性体现在多个层面:洪水迅速涌入地下空间,导致交通与市政设施功能受阻;救援、清淤、损失评估与设施修复工作承受持续压力;农业生产因农田受淹和耕地损毁遭受重创;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在洪水中的暴露风险尤为突出……这些现象不仅揭示了城市基础设施在极端事件中的脆弱性,也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在灾害中面临的差异化风险与不平等处境。

从灾害成因来看,降雨与径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聚集是洪涝形成的核心机制。类似于人流、车流和能源流在过度集中时引发的系统性风险,降雨与径流的时空聚集同样可能使城市排涝系统超负荷运行甚至失效,其后果不仅包括交通中断,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身安全隐患。在快速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洪涝风险日益严峻。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土地被不透水表面覆盖,雨水渗透与自然调蓄功能削弱,径流迅速汇集。同时,气候变化增加了降水模式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使既有防洪措施明显暴露出局限。鉴于此,城乡空间可持续利用的实践者亟需探索并落实更具韧性的水文管理策略,以提升城乡在突发暴雨下的全周期应对能力,推动洪涝灾害的综合治理。

基于这一背景,“风险识别”已成为洪涝研究的重要环节,其强调对潜在危害、受暴露区域和人群及其脆弱性的综合认知,并突出对潜在威胁的量化评估。核心议题包括:在气候变化的驱动下,降雨与径流的极端性将达到何种程度?哪些区域将面临更高风险,可能造成怎样的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洪涝风险评估框架有所差异,但其共同目标是理解灾害发生的概率及潜在损失。通过量化城市系统的功能损失,识别与评估关键风险节点及疏散路径,将有助于进一步分析洪涝风险的时空分布差异及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影响。

与此同时,“韧性提升”体现了更为动态和系统的治理思路。在应对“流”的高度时空聚集时,不能仅依赖传统的排水与调蓄,而需要引入类似交通疏导和错峰出行的策略,在系统层面实施多尺度的整体性调控。这包括城乡与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合理分配、城市核心与边缘地区的协调利用,以及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径流错峰调节。在战略层面引入多目标智能优化或“平急两用”等策略,以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也是亟需深入探讨的重要方向。

综上所述,城市洪涝风险识别与韧性提升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重要议题。在景观设计、水文水资源、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等多领域的交叉视角下,应进一步探索以防灾减灾为核心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路径。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韧性城市建设理论在雨洪管理中的实践深化,也将为城市防灾规划与应急决策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支撑。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天文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亮的黑洞光爆发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