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ESE快读 | DOM组分变化对饮用水供水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从水源到龙头 |
|
论文标题:How variations in DOM components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rinking water supply system: from source to tap
期刊: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作者:Ruoyu Liu, Wenlong Zhang, Yi Li, Yanan Ding, Yu Gao, Dan He, Xing Hou
发表时间: 15 Jul 2025
DOI: 10.1007/s11783-025-2014-7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摘要图
在大城市中,多水源、多水厂供水模式在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挑战。在此类系统中,水源切换会改变溶解性有机物(DOM)和微生物群落,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破坏水质的稳定性、引发管道腐蚀、形成生物膜并产生有害副产物,进而威胁供水安全。然而,关于DOM对供水系统(WSS)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生物信息学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究了DOM与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通过全流程荧光指数分析发现,从水源到龙头的DOM腐殖化程度较弱,且具有较强的自生来源特征。研究发现,絮凝工艺会优先去除腐殖质组分,而水处理工艺(尤其是氯化消毒)可使微生物丰富度显著降低60.88%,并改变群落结构的组成。亚群水平上,群落组装过程主要由随机过程主导。这种随机性导致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结构呈现多样性,凸显了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复杂性。在输配水网络中,微生物群落稳定性最高(平均变异度指数AVD最低,为0.029),其次是原水(0.046)和水厂出水(0.065)。富里酸类和腐殖酸类物质的变化被认为是供水系统全流程中需重点关注的关键组分。本研究为多水源、多水厂供水系统方案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扫码获取文章原文
本文内容来自FESE期刊2025年第19卷第7期发表的研究文章“How variations in DOM components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rinking water supply system: from source to tap”。通讯作者为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张文龙教授。
引用格式:Ruoyu Liu, Wenlong Zhang, Yi Li, Yanan Ding, Yu Gao, Dan He, Xing Hou. How variations in DOM components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rinking water supply system: from source to tap. Front. Environ. Sci. Eng., 2025, 19(7): 94 https://doi.org/10.1007/s11783-025-2014-7
期刊简介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环境领域综合学术期刊,聚焦环境领域前沿问题与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开创性、跨学科的研究,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是中国工程院院刊系列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
主编:曲久辉院士,John Crittenden院士
期刊官网1(国内免费获取)
https://journal.hep.com.cn/fese/EN
期刊官网2
www.springer.com/journal/11783
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