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向学等 来源:《化学工程杂志》 发布时间:2023/9/7 11:12:25
选择字号:
研究为制备高稳定Fe基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Fe基催化剂因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活化二氧化碳能力强等优势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向学、研究员李秀杰团队,在正丁烷与二氧化碳耦合转化制丁二烯反应中,催化剂结构原位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有机物辅助热解法制备了ZnFe2O4和Fe2O3催化剂,系统对比研究了其在正丁烷-二氧化碳耦合转化的反应性能,并结合XPS等表征技术,揭示了二者反应与失活机制的差异,发现了Fe2O3经过多次循环再生后催化性能逐渐修复,积碳失活速率常数由新鲜催化剂的0.17h-1逐渐降低至接近零。相关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目前,烷烃脱氢反应的高温和还原性气氛导致铁基催化剂易被还原,进而引发结焦和烧结失活。如何提升铁基催化剂抗还原能力,抑制其结焦和烧结失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工作中,团队系统探究了ZnFe2O4和Fe2O3催化剂的构效关系。他们发现ZnFe2O4具有较强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导致其表面易发生重整反应,加之其易烧结的特点,在反应过程中表现出快速和不可逆失活特征。而Fe2O3催化剂因其良好的补氧释氧能力和弱二氧化碳吸附能力,表现出了高的丁二烯选择性和低的失活速率。

最终,团队通过循环再生过程实现了Fe2O3催化性能的逐步修复,并基于失活动力学,对相变失活和结焦失活过程进行了拆分。研究发现,在再生循环实验过程中,反应初期因Fe2O3相变和表面还原导致再生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而表现出了相近的失活速率,并且随着反应再生循环次数增加,积碳失活过程逐渐减缓。随后,团队借助Raman等表征技术,系统分析了循环再生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化学性质,明晰了Fe2O3催化剂抗还原、抗积碳能力提升的本质原因。

该工作为高稳定Fe2O3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来源:中国科学报 孙丹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5370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他们心里有一盘棋:“精准设计”水稻种子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