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海等 来源:《植物科学趋势》 发布时间:2023/5/16 15:53:40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植物园建设

 

近日,在华南国家植物园获国务院批准设立一周年之际,国际植物学主流期刊《植物科学趋势》在线刊文更新了国家植物园的概念,针对中国存在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提出了中国国家植物园需在七个方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文章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任海指出,中国提出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综合性迁地保护体系,这个体系将会与全球其他植物园共同在植物多样性编目、评估、迁地保护、科普和资源利用方面努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至2050年能实现50%以上中国本土植物、85%以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迁地保护,同时提升相应的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资源利用水平。

该文认为,现代植物园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经历了药用植物收集及与教学、经济植物开发、市政园林植物展示、植物保护与自然教育等功能变迁,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和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截至目前,全球有3755个植物园迁地保护了全球1/3的高等植物和41%的珍稀濒危植物。全球现有43个国家建立了80多个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是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标志,在国际交往中可发挥重要职能。”任海指出,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植物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叠加影响下,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为此,任海联合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主席、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前主任Stephen Blackmore等人提出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国家植物植物园建设:一是在城市与植物园的融合发展中,通过野生生物园的理念,更大发挥植物园的社会生态关系;二是通过师法自然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顺植物园的水土气生等要素的关系,为碳中和和碳达峰服务;三是在活植物收集和资源利用方面,更加注重极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及遗传资源的惠益共享机制探讨;四是在植物专园类建设方面探讨群落学建园方式;五是探讨利用植物园的植物资源和知识技能,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恢复提供支撑;六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植物园的标本库、活植物库、知识库和人才库进行系统集成建设智慧化的植物保护科研和科普系统;七是积极探索“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更加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tplants.2023.04.009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