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lants 发布时间:2022/3/9 17:44:54
选择字号:
MDPI 特刊征稿 | Plants: 植物染色体生物学及育种基因组学

微信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zEzNjgxMQ==&mid=2650057472&idx=3&sn=

eb04e849e6ebaf595b0bd39d45f2df23&chksm=f1d911c4c6ae98d25f4766466d9dc9289b

c92a931e8d038184aa76e1510f89598e7c5b64b6dd&token=1502473493&lang=zh_CN#rd

期刊链接:

https://www.mdpi.com/journal/Plants

鉴于快速增长的人口、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资源枯竭的现状给粮食供带来的挑战,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新型解决方案的研发愈发重要。随着基因组学工具的快速发展,遗传和 (表观) 基因组资源现已成为作物基础研究和育种的关键。模式植物中的研究成果可以快速应用于作物育种中,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调节机制也可在作物中进行借鉴。阐明单个基因、通路、网络以及最终整个基因组的功能及其操作手段,对于作物改良至关重要。

Plants 期刊特邀韩方普研究员、刘宝教授、胡晓君教授及苏汉东教授,共同编辑特刊"植物染色体生物学及育种基因组学 (Plant Chromosome Biology and Genomics for Breeding)"。本特刊重点关注植物染色体生物学及育种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提交稿件类型包括原始研究论文、观点、假设、点评、综述和方法等,欢迎投稿。

客座编辑介绍

韩方普研究员,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998-2001年在以色列 Weizmann 研究所做博士后,从事小麦多倍体基因组进化研究;2001-2004年在加拿大农业部做Visiting Fellow 和 Biologist,从事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和种质创新及小麦多倍体基因组进化研究;2004-2008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从事玉米功能基因组及植物人工染色体研究。PAG大会组委会成员。目前主要从事小麦和玉米功能基因组、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及植物人工染色体研究。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刘宝教授,199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1997,在以色列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2001,在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长江学者及杰青基金获得者。现就职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杂交/多倍化与作物进化和驯化,在多倍体作物基因组进化和表观遗传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该专业领域的国际主流SCI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被SCI引用3000多次。

胡晓君教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毕业后就职于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5-2016于澳大利亚CSIRO访学研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作物抗逆及抗病分子生物学基础。同时还兼任山东省植物学会理事,山东省遗传学会理事,山东省遗传学会青工委副主任理事。在PCE等著名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20多篇。

苏汉东教授,2019年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遗传学博士学位;2020年获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以麦类作物为对象,进行染色体生物学和合成基因组学的研究,探索远缘杂交和多倍化的遗传机制,并利用人工染色体进行植物合成基因组学的研究。在众多著名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特刊征稿信息

本期特刊旨在收集涉及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这些研究与作物的多组学、基因功能、重要性状的基因表达调控和卡脖子农业生物技术相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 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组学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功能与调控;

• 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 作物染色体生物学与功能基因组学。

稿件类型:原创型研究论文、综述、述评等

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10月31日

特刊详情页面:

https://www.mdpi.com/journal/plants/special_issues/chromosome_biology

Plants 期刊介绍

主编:Dilantha Fernando,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

期刊内容主要涉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目前期刊已被SCIE、SSCI等数据库收录。

2020 Impact Factor:3.935

2020 CiteScore:2.2

Time to Publication:3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1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