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缘聚芳醚树脂提升器件的性能和光热稳定性 张帅、韩建华供图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先进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组利用绝缘树脂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获系列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质轻、柔韧、可溶液加工等优点,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OSCs有机光敏层具有的低介电常数和内置电场导致高激子结合能和低驱动力,限制了激子的有效解离,使有机光伏的电流低于同等带隙的无机体系。
此外,光热过程会诱导光敏层的严重自聚集现象,使给受体产生过度相分离而不能形成良好的互穿网络结构,进一步抑制激子解离及输运,导致有机光伏较差的光热稳定性。因此,如何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激子解离效率及光热稳定性已成为高效OSCs 的重要挑战之一。
据包西昌介绍,研究组首先利用聚芳醚与光伏给受体材料的溶解性差异并结合逐层涂覆方法制备平面异质结OSCs, 该方法不仅提升了光敏层给受体的分子紧密堆积,更改善了电荷复合和电荷提取能力。最终有机太阳能电池18.6%的高光电转换效率,且绝缘树脂在光敏层内部形成矩阵网络结构,降低了材料的自聚集,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