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玉平等 来源:GRL 发布时间:2020/6/10 11:36:14
选择字号:
边缘海海洋带状流研究获进展

边缘海与开阔大洋中海洋带状流的差别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张宇在研究员管玉平指导下,探究了空间尺度相对较小的边缘海中的海洋带状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

海洋带状流是最近十年揭示出来的一种运动形态,它在纬向上常常表现为向东流与向西流交替出现几乎平行排列着的条纹状洋流,是海洋大尺度湍流的有序结构,能够极大地影响输运过程。与背景流场相比,其移动速度像蜗牛般的缓慢,这种弱的结构几乎遍及海洋的每个角落,可能代表着一些与常规海洋动力学因素完全不同的事物。

研究人员以南中国海、日本海、墨西哥湾以及地中海为例,利用自己建立的优化滤波方法和参数选取,把海洋带状流从强的背景流场中提取出来。结果表明,同纬度上边缘海、地中海内的海洋带状流的带宽约为60~100km,比开阔大洋的150~300km要窄得多,在走向上表现出更多的非纬向性,垂向上则呈现出更强的斜压性和显著的深层强化的特征。

“该研究不仅将海洋带状流的研究从开阔大洋推进到孤立小海盆,还揭示了海洋带状流带宽因海盆尺度不同而呈现出的多样性特征。”张宇表示,以往海洋带状流的研究多关注开阔大洋,充分研究海洋带状流的分布特征将有助于加强对复杂海洋环流不同尺度过程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认识。(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方思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18GL08105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