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江宇等 来源:《国家科学评论》 发布时间:2020/1/9 14:54:54
选择字号:
溶液法高质量外延薄膜助力新型复杂氧化物研究

在材料科学的研究进程中,外延应力调控和化学组分调控是推进新材料研究的两种主要手段,然而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一方面,衬底外延应力调控下制备的高质量单晶外延薄膜为许多基础物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干净的体系,并且具有介电、应变、尺寸效应等多种调控维度,对纳米器件的设计与制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在许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上,优异的性质总是出现在通过调节化学组分掺杂得到的复杂氧化物体系中,例如HgBaCaCuO体系中的高温超导现象、LaCaMnO体系中的巨磁阻效应、KNNS-BZ-BKH体系中的巨压电效应,以及BTFM-CTO体系中的室温磁电耦合效应等。

目前普遍用于外延薄膜生长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复杂氧化物外延薄膜制备工艺上仍面临较大的挑战,存在工艺探索周期长、生长窗口窄、参数稳定性低等固有困难。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江宇教授课题组,发展了适用于(1-x)BiTi(1-y)/2FeyMg(1-y)/2O3-(x)CaTiO3 (BTFM-CTO) 体系室温多铁固溶体的溶液法大面积外延薄膜制备工艺。该工作充分体现了溶胶凝胶法简单快速、成本低廉、成分调控均匀灵活等特点,在复杂氧化物外延薄膜研究及应用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并易于与工业生产相结合,助力提升新型复杂氧化物材料器件化的发展速度。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

研究者通过扫描透射电镜(STEM)、压电力显微镜(PFM)、二次谐波发射(SHG)等测试手段,从不同的空间尺度表征了BTFM-CTO室温下的强自发铁电极化;结合X射线磁圆二色谱(XMCD)、极化中子反射(PNR)、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多种磁性测试方法,充分证明了其室温弱铁磁性质;并通过VFM-PFM观察到BTFM-CTO外延薄膜在外加磁场变化下的面内极化翻转。BTFM-CTO固溶体在准同型相界附近的强铁电极化和室温弱铁磁性以及新颖的磁电耦合现象,为室温多铁材料的研究引入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对于磁控电物理机制的探索将是该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物理问题,亦为研究者提供了新型磁电耦合器件设计的空间。

(来源:科学网)

相关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z143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