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延林等 来源:《先进材料》 发布时间:2016/6/7 21:30:23
选择字号:
科学家成功制备出可穿戴传感器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可穿戴电子设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传感器作为可穿戴设备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将对其未来功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印刷技术是实现材料图案化的有效方式,但传统的印刷技术制造精度通常在数十微米,而且需要经过感光刻蚀等复杂、易导致环境污染的工艺,大大限制了其在微纳米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团队突破传统印刷技术中模板和精度的局限,利用微米柱阵列作为“印版”,与含有纳米颗粒的“油墨”及柔性基材构筑了类似传统印刷过程中“印版、油墨和纸张”的三明治结构。

宋延林介绍,随着溶剂的挥发,气—液—固三相接触线有序收缩,纳米颗粒在基材上组装形成周期与振幅精确可控的微米乃至纳米尺度的导电曲线阵列,进而得到对微小形变有灵敏电阻响应的传感器。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传感器贴在被监测者的皮肤上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实时监测了不同环境和心理条件下人体体表微形变的相关生理反应,如复杂表情识别,并有望应用于脉搏监测、心脏监护和远程操控等领域。这种高精度、高灵敏传感器的印刷制造方法突破了传统印刷技术的精度极限,将有力推动印刷制造可穿戴电子和其他微纳米功能器件的发展和应用。该研究成果作为VIP文章发表在近日出版的《先进材料》上。

近年来,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致力于推动印刷技术的绿色化和功能化发展,在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组装、精细图案化技术、印刷电子以及器件应用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通过构筑微米尺度的模板结构,实现了对基材表面液膜破裂行为的控制,得到了精确组装的纳米粒子图案;利用“咖啡环”现象制备线宽可达5 微米的金属纳米粒子图案;利用墨水的三相线滑移现象制备了具有特殊三维结构的图案;通过喷墨打印磁性墨水制备了特殊三维柱状结构;利用软基材喷墨打印制备了微坑及凹槽结构;通过喷墨打印技术构筑微米尺度的电极图案作为“模板”,控制纳米材料的组装等。(来源:中国科学报 甘晓)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