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项研究发现,夜间和白天活动的蜣螂使用不同的天体线索,以便沿直线滚动粪便。许多动物会借助太阳、月亮或两极偏振模式进行导航。但这些偏好是如何反映在大脑神经元的活性上的一直不清楚。
瑞典伦德大学的Basil el Jundi及其同事进行了实地实验并获取了蜣螂脑细胞的电生理记录,从而确定夜间和白天活动的蜣螂是否使用同样的定向线索,进而发现其线索偏好的神经基础。结果显示,在白天,这两种蜣螂都使用太阳作为罗盘。但是在夜间,当月球偏振光的强度比太阳至少暗100万倍时,白天活动的蜣螂使用月球作为罗盘,而夜间活动的蜣螂则依赖于月光的偏振模式。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分析揭示,被称为中央复合体的一个脑区域的细胞网络为这两个物种的线索偏好编码,而线索的神经编码模式反映了这些蜣螂在实地实验中的行为。对于在白天活动的蜣螂,中央复合体的神经元调节适合太阳,但对于夜间活动的物种,它会在太阳和偏振月光之间切换。作者说,线索偏好神经编码的灵活性,为蜣螂带来了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准确视觉定向。(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