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怡平等 来源:《自然—地球科学》 发布时间:2015/10/9 15:24:34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提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须慎重

 退耕还林草前(a-1999)和后(b-2013)黄土高原植被盖度变化情况。 

9月7日,中科院地环所研究人员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撰文称,中国经过60多年的治理,入黄泥沙持续减少,到2013年入黄泥沙已减至传统农业时期,进入常态化阶段。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该已进入自然演替阶段,如果继续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将是弊大于利,需要谨慎为之。

文章提出了在黄土高原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面临的几大问题。首先是粮食供应问题。在保证人均耕地1.5亩的前提下,黄土高原退耕的面积上限为236万公顷。然而,自2000年退耕以来,截至2008年,黄土高原地区已退耕土地483万公顷,局部已出现人—粮关系紧张的局面。

其次是植被退化问题。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固定大气,也在不断消耗土壤水分。如果继续扩大退耕还林草面积,加之已经退耕还林的植被不断生长,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亏缺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退化,使退耕还林草成果大打折扣。

水资源平衡问题同样严重。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尤其是1960年以后,黄河水流量开始下降。根据文献报道,80%为人类活动造成(退耕还林草、淤地坝建设、梯田建设等),其次是由于蒸散发原因。如果继续扩大退耕还林草面积,势必引起黄河下游水量减少,影响中下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

基于此,研究人员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原则应是自然演替,而不是继续人工扩大面积。植被管理应聚焦在有限的土壤水管理,过于密集的植被应梳理,高耗水的外来物种应逐步被低耗水本地土著物种替代。对于局部人—粮矛盾突出的地区,应该通过治沟造地来解决,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设施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力,节约用地,巩固退耕还林草的成绩。(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行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