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trick S. Doyle 来源:《自然—材料》 发布时间:2014-4-15 13:17:49
选择字号:
智能防伪颗粒让“假的真不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日前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防伪颗粒,有望最大限度减少非法贸易,让假冒商品立即显出原形。
 
这种防伪颗粒由一种聚合物制成,上面蚀刻有能够在近红外光源下发光的纳米晶体。其大小只有几百微米,可通过智能手机识别,适用于包括纸币、电子零件和艺术品在内的几乎所有物品。与其他防伪技术相比,具有难以伪造、便于识别、成本较低的特点。相关论文发表在4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材料》杂志上。
 
麻省理工学院网站4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称,该技术由该校化学工程教授帕里克·道尔和林肯实验室阿尔伯特·威斯顿率领的研究团队研发。这些粒子容易制造并集成到各种材料中,能承受极端温度、阳光暴晒和严重磨损。它们也可以配备传感器,用于记录所处的环境指标。如当这些标签被用于疫苗的包装上时,就能获得这些疫苗在储运过程中的温度信息。
 
这些防伪颗粒每个长约200微米,由不同条纹的纳米晶体组成,这种晶体被称为稀土转换纳米发光晶体。晶体掺杂有镱,钆,铒,铥等等金属元素,当暴露在近红外光下就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不同颜色的排列顺序可以让每个颗粒具有唯一性。通过改变这些元素的比例,研究人员可以让晶体发出任何颜色的可见光。
 
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软光刻的技术,在微型聚合物颗粒上印制、成型出微结构。每个聚合物颗粒中包含的纳米晶体会发出不同的颜色,使研究人员能够制成具有条纹状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制造出同时包含9种颜色的纳米晶体,未来还有望制造出更多颜色。
 
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生成数量庞大的独特标签。如果在每个颗粒上刻上6种条纹,按照宽度和排列顺序的不同就有100万种可能的颜色组合。当增加新的颗粒后,这种组合又会以指数级增加。
 
与其他防伪技术相比,这种防伪颗粒不需要昂贵的解码器和识读设备。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的镜头或具有20倍放大率的放大镜,在近红外光源下,就能看到这些防伪颗粒。研究人员还正在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以便让识读的过程更快更准确。(来源:科技日报 王小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