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ugenie Samuel Reich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4-3-8 14:25:08
选择字号:
科学家制出新型二维晶体材料
 
中国科学家陈仙辉、张远波等人近期成功制备出基于新型二维晶体黑磷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这是国际学界继石墨烯之后的又一重要进展,其在纳米电子器件应用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场效应管(FET)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型器件,其传统原材料是硅,但硅的制造工艺正逼近物理极限。近年来,科学家们努力寻找新型材料,希望进一步提高场效应管的性能。
 
单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的发现,标志着二维晶体成为一类可能影响未来电子技术的新型材料。然而二维石墨烯的电子结构中不具备能隙,应用中不能实现电流的“开”和“关”,弱化了其取代计算机半导体开关的前景。科学家们探索并提出了几种替换材料,如单层硅、单层锗,但这些材料都不稳定,不利于应用。
 
针对上述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张远波教授、封东来教授和吴骅教授课题组合作,近期成功制备出基于具有能隙的二维黑磷单晶的场效应晶体管。实验显示,当二维黑磷材料厚度小于7.5纳米时,在室温下可以得到可靠的晶体管性能,漏电流的调制幅度在10万量级,电流-电压特征曲线展现出良好的电流饱和效应。这些性能表明,其在纳米电子器件应用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上述工作得到国际广泛关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文章,对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研究进展进行介绍。(来源:新华网 徐海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