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蓝柯课题组在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上。
在乙肝慢性感染过程中,针对病毒特异的效应细胞通常处于耐受或耗竭状态,主动免疫能够暂时性激活效应T细胞,但特异性免疫和免疫记忆反应很快恢复到病毒持续性感染形成的免疫耐受状态。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基于外源性抗原T细胞应答的免疫治疗概念,设计构建了一种重组乙肝病毒(rHBV)。rHBV激活的外源性T细胞应答将最终控制野生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在蓝柯和副研究员邓强的指导下,博士生王卓等人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rHBV,证实能够有效转导并稳定产生野生乙肝病毒的肝细胞系,被携带的rHBV相对于野生病毒具有显著的复制优势;同时,应用原代培养树鼩肝细胞证实,rHBV子代病毒具有感染性。研究结果极大增加了rHBV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抗病毒效应。
此外,研究人员还建立了基于腺相关病毒载体的乙肝慢性感染小鼠模型,并应用rHBV重组腺病毒的主动免疫治疗清除小鼠模型中乙肝慢性感染,实现乙肝病毒抗原的血清转换。专家认为,这项研究体现了打破免疫耐受、清除慢性乙肝感染的有效治疗策略。(来源:中国科学报 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