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海等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4/10/16 18:11:50
选择字号:
祁海小组报道高亲和力抗体筛选生成新机制

 

2014年10月15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医学院祁海课题组题为“T-B-cell entanglement and ICOSL-driven feed-forward regulation of germinal centre reaction”的研究论文。这一研究揭示了机体在免疫应答中逐步增高抗体亲和力的新机制,阐明了重要免疫疾病相关分子ICOSL 在这一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改善抗病毒抗体疫苗提供了一个可能操控的重要靶点。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刘丹和徐和平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论文链接

抗体是保护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免疫机制之一。以目前正在流行的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为例,通过疫苗诱导个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是最可能有效控制感染流行的方法。保护性抗体不但要能特异识别病毒的特征(抗原),还要能与抗原结合足够紧密(亲和力)才可能有效中和病毒。机体内负责产生抗体的是B淋巴细胞。每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个抗原产生抗体,而针对一个抗原可以有成百上千的B细胞来产生不同的抗体。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这些B细胞在免疫反应中集中到一个被称为“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相互竞争,使得只有那些亲和力高的B细胞更好地增殖、存活,从而逐渐在产生抗体的B细胞群(浆细胞)里占据优势。同在生发中心的滤泡型辅助T细胞,能够产生促进B细胞增殖、存活的细胞因子,是决定这种竞争输赢的主要因素。然而,过去人们并不清楚在生发中心里T细胞到底如何选择高亲和力的B细胞,不知道B细胞间看似随机的竞争是否其实有章可循,因而也就没办法在疫苗诱导保护性抗体过程中对亲和力进行干预。

通过使用一种可以在体内直接观察免疫反应进程的双光子显微活体成像技术,祁海小组用小鼠模型对生发中心里T、B细胞互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生发中心里的T-B细胞互作与其它组织部位不同,每次互作时间很短,但胞膜接触面积很大,使T细胞可以通过这个接触面迅速向B细胞胞吐传递预先已经准备好的促增殖、促存活的辅助信号。通过这种“纠缠”(entanglement)般短暂而频繁的接触,T细胞可以更容易鉴别哪些B细胞是高亲和力的,使这些B细胞积攒更多辅助信号。他们还发现,B细胞表达 ICOSL配体,通过刺激T细胞的ICOS受体促进T细胞钙响应,进而增大纠缠互作中T-B细胞的接触面积和T细胞通过胞吐传递辅助信号的效率。更有趣的是,接收到更多辅助信号的B细胞会进一步上调ICOSL,之后就更容易与T细胞纠缠互作,更容易获得T细胞的辅助信号。于是,这种T-B细胞间互作的正反馈过程造就了生发中心B细胞群体的“马太效应”——高亲和力B细胞得到更多抗原,与生发中心里T细胞纠缠互作得到更多辅助,表达更多ICOSL,进而更有效地通过纠缠互作获取更多辅助。当这些研究者选择性地从生发中心B细胞上剔除ICOSL,细胞间竞争仍然存在,可富集高亲和力细胞的选择效果大打折扣,免疫应答不再有效地产生高亲和力抗体。这些结果证明了ICOSL分子驱动的细胞间互作正反馈循环,揭示出细胞竞争、选择这看似随机过程的内在调节规律。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几乎不可能人为操控疫苗抗体亲和力特性,而这项研究创造了通过调节ICOSL相关通路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为开发更有效的抗病毒中和抗体疫苗开辟了潜在的新方向。

祁海教授于2009年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结束博士后研究后回到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其实验室一直致力于体液免疫应答调控及多细胞互作机制。继2013年在《自然》报道滤泡型辅助T细胞形成的新机制后,这一新成果是他对其领域研究的又一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科研基金的支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