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小菊等 来源:《三古》 发布时间:2013-7-16 16:13:03
选择字号:
早白垩世木化石与古气候研究获新进展
 
木化石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陆地植物多样性、植被演替和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证据和参数。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团队等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生代植物学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中国三叠纪-白垩纪木化石记录、多样性、地质地理分布和古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积极进展。
 
最近,国际地学刊物《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发表了由南京古生物所杨小菊副研究员和王永栋研究员等完成的“中国早白垩世木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最新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早白垩世时期十分发育的陆相地层保存了相当丰富的木化石,迄今已在20多个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木化石,主要以东北地区为主,近年来在南方西藏、湖南、河南和浙江等地区有更多木化石类型被发现。中国早白垩世木化石多样性丰富,目前已经发现52种木化石,在系统分类上可归入苏铁类(2种)、银杏类(1种)和松柏类(49种)等大类。
 
植物分异度和木材生长轮解剖分析表明,早白垩世中国大陆北方植物地理区和南方植物地理区的古气候普遍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变化,盛行于南方地区的是热带-亚热带的半干旱气候类型,而北方地区则以温暖湿润的气候类型为主。除此之外,在辽西和浙江等地早白垩世木化石假生长轮的出现十分频繁,而这些地区在早白垩世时期也是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时期,由此反映出当时的古环境气候比较动荡,并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该项研究为探究中生代晚期古气候变化提供了坚实的植物解剖学证据。
 
这项科研成果是继2009年南京古生物所中生代植物研究团队王永栋研究员和杨小菊副研究员在国际地科联刊物Episodes发表《中国陆相侏罗系木化石多样性与古气候意义》论文之后,在中生代植物与古气候环境背景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对于探究中生代陆地植被演化与古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学术价值。(来源: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