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脂大小蠹是一种源自美国的毁灭性重大林业外来入侵害虫。自1999年在我国山西省发生后,又陆续在河北、河南、陕西等省暴发成灾,致死松树700余万株。
近1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江华研究组一直从事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和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国内外也相继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鉴于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昆虫年度回顾》(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编委会特邀请撰写综述。
综述首先阐明了红脂大小蠹、本地种黑根小蠹、伴生真菌和寄主的协同入侵机制;提出并验证了入侵种与本地种之间互惠的“化学信息调控”,与伴生菌“共生入侵”两个假说;从而明确了红脂大小蠹这一在原产地是一次期性害虫为何入侵我国后能迅速爆发成灾的原因,提出了“返入侵”假说。文章全面解析了化学通讯在红脂大小蠹寄主识别和种群进攻中的调控机制;红脂大小蠹生物学、行为学和生态学特性;揭示了红脂大小蠹入侵来源及其潜在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为研制关键防控技术奠定了坚实科学基础。基于上述科学研究基础,综述论述了以信息素为核心的综合监测防控技术体系和在中国取得的防控实效。
论文信息:Sun JH, Lu M, Gillette NE, and Wingfield MJ. 2013. Red turpentine beetle: Innocuous native becomes invasive tree killer in China.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58: 293-311. (来源: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