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荣昌等 来源:Lethaia 发布时间:2012-11-1 12:58:03
选择字号:
华南奥陶纪牙形类多样性演变研究获进展
 
在奥陶纪,海洋生物经历了一次显著的生物宏演化事件,即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在这次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中,海洋生物的较低分类单元(例如科、属、种等)多样性急速增加。作为奥陶纪海洋生物的重要类群,牙形动物在奥陶纪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吴荣昌博士、王志浩研究员与哥本哈根大学Svend Stouge教授合作,结合自己的化石数据并对前人资料总结分析,对华南奥陶纪牙形类的多样性演变型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其他门类(如腕足、三叶虫、疑源类、笔石等)的辐射型式进行了对比。
 
研究发现,在早、中奥陶世,华南牙形类的多样性逐渐增加;其中,在奥陶纪弗洛期及达瑞威尔早期,牙形类主要经历了三次较显著的辐射事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新生率。研究表明,华南奥陶纪牙形类多样性演变不仅受控于海平面变化,而且与其他环境因素如古气候(变冷)、海水化学性质等密切联系。
 
通过对比不同生态类型的海洋生物(如牙形类、腕足类、疑源类、笔石、三叶虫)经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型式,发现它们的多样性演变型式既有显著的相似性,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地,上述门类除三叶虫外在弗洛期均有一次显著的多样性快速增加,是辐射的高潮。与中奥陶世相比,尽管牙形类多样性在桑比期骤然下降,此时三叶虫却快速发展,并在桑比末期其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研究人员认为,各生物门类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过程中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制约,还应与生物自身的宏演变规律有关。
 
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杂志》(Lethaia)。(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