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钊等 来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发布时间:2012-10-18 11:03:19
选择字号:
大规模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会致黄河水资源减少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却也是入黄泥沙的主要来源。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建设淤地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对拦泥保土、减蚀固沟、淤地造田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金钊等通过一年多的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和野外考察,对减少黄河泥沙而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的规划,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他们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报道称,大规模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会导致黄河水资源的减少,并将造成无沙可淤,因此,建设黄土高原淤地坝不可一哄而上。
 
黄土高原一直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黄土高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坡面治理、坡面和沟谷联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黄泥沙明显减少。
 
其中,建设淤地坝成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体建筑物。
 
据报道,截至2002年,黄土高原7省区已建成淤地坝11万多座,淤成坝地30多万公顷,累计拦泥210亿余吨。水利部鉴于淤地坝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增加耕地面积上的重要作用,于2003年制定实施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计划至2020年,建设淤地坝16.3万座,总投资830.6亿元。预计工程发挥效益后,可拦截泥沙能力达到400亿吨,新增坝地面积达到750万亩。在该规划中,淤地坝建设的规模超过了过去50年淤地坝建设的规模。
 
但是,金钊等通过研究发现,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可能面临着一些问题。大规模建设淤地坝,首先对黄河水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近10年来,黄河径流和泥沙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黄河潼关站(1919~2010年)的年径流量已由上世纪的392亿立方米减少到近10年的203亿立方米,最小年份不足150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也由上世纪70年代前的16亿吨锐减到近10年的3.1亿吨。特别是在年降雨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2008年和2009年黄河输沙量仅为1.34亿和1.98亿吨。
 
金钊认为,淤地坝拦截泥沙的作用是不可置疑的,但对黄河水资源也可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据水利部预测,如果能全面按照规划实施,截至2020年,淤地坝建设将减少43亿立方米的水量进入黄河。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黄河水资源的减少量可能更大。
 
第二个便是无沙可淤的问题。当前,黄土高原由于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侵蚀作用大大减弱,大规模的淤地坝建设可能面临着无沙可淤的问题,使很多建设的淤地坝失去淤地造田的基本功能。
 
为此,金钊等研究人员建议: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科学论证,注意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地理功能分区,将淤地坝建设的重点放在晋—陕—蒙接壤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而且,中央政府应根据黄土高原不同区域生态功能的不同,采取多样的生态补偿措施,避免资金过于集中在淤地坝建设项目上,避免导致不需要大量建设淤地坝的区域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国家投资而故意夸大淤地坝建设规模和数量。(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行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