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imitrios Stamou 来源:PNAS 发布时间:2009-8-13 15:28:47
选择字号:
利用FRET获得神经细胞信息传递实时成像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6日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成功地实现了神经细胞囊泡融合过程的实时成像。这一技术的运用不仅会增进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和病毒感染的了解,还可能有助于开发出治疗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帕金森氏症、早老性痴呆病)的新疗法。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囊泡是装载神经递质的微小容器,这种只有纳米级大小的小囊是神经细胞彼此沟通的桥梁。囊泡与神经细胞的膜融合,会向周围释放神经递质,从而被下一个神经细胞检测到,神经信号以此方式进行传递。神经细胞的这种沟通过程一旦中断,会造成多种疾病和精神紊乱,如抑郁症。然而,目前科学家们对于这种囊泡融合是如何进行的依然缺乏详细了解。
 
哥本哈根大学神经学与药理学系和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称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这种方法众所周知,但研究人员的使用方式却与众不同。他们在实验室中制作出含有荧光供体分子的囊泡和固定在一个表面的含荧光受体分子的细胞膜。只有当两个不同的荧光分子彼此接近对方时,才会发出荧光,研究人员据此检测囊泡融合情况。研究人员称,这种方法可实时判定囊泡的形状,其清晰度达纳米级。
 
哥本哈根大学副教授迪米特里奥斯·斯塔莫指出,囊泡与膜的联系接触是很多重要生理过程的基本步骤。过去一直缺乏有效方法来测量纳米级尺度上囊泡融合的实时情况,现在也仅是有可能获取这个进程的高清静止图片,或者是解析度很低的实时影像。而使用这个新方法,研究人员就能以极高的分辨率实时观测融合过程中囊泡形态的变化,量化囊泡间的接触区域,判定囊泡的大小和形状。这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囊泡融合过程中的分子特性,为神经系统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来源:科技日报 刘海英)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