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弗朗克·爱伯特 来源:《遗传学》 发布时间:2009-6-12 16:12:40
选择字号:
科学家找到动物“驯化基因”
 
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已有上千年,科学家近日发现,一种动物能否被驯化并和人类很好相处,取决于这种动物的遗传特性。
 
一个由德国、俄罗斯和瑞典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最近在《遗传学》(Genetics)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决定动物驯服的遗传特性,动物学家和动物繁殖专家借助这一新发现,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驯化动物。
 
他们的这项研究可以追溯到1972年,当时研究人员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发现了一种老鼠,这些田鼠在带入实验室后被为分为两组:那些最温顺的、不攻击人类的田鼠被划为“温顺型”,而那些最具侵略性、不断尖叫甚至攻击撕咬研究人员的田鼠则被归为“攻击型”。从那时起,这些老鼠被成对饲养。现在,两组田鼠对待人们的方式非常不同。温顺型田鼠能够容忍人们的触碰,从不攻击人;而攻击型田鼠在人企图触碰它时则不断尖叫、逃离或者撕咬。通过使两种类型田鼠交配,科学家们最后研究确定了导致田鼠更温顺或更具侵略性的“驯化基因”的位置。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列出了这个老鼠对比试验的45个特征,如驯服和好斗性、害怕的特征、器官重量和血清等,最后在老鼠的两组基因区段中识别出对老鼠行为差异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
 
项目负责人、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弗朗克·爱伯特表示:“希望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驯化细节。也许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迄今还没有成功的野生动物驯化,例如非洲的水牛。”
 
《遗传学》杂志主编马克·约翰斯顿指出,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驯养动物,伴随这一过程,产生了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而这一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动物驯养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为动物的驯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解释。同时,这一研究结果也告诉我们,通过操控基因,或许有朝一日人类可以驯养繁育那些曾被认为是不可驯服的动物。(来源:科技日报 顾钢 刘海英)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多波段观测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 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