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 闻  论 坛 博 客 分类信息 论 文 实名举报
       直播 | 科学时报系列 | English | 电子杂志 | 邮件订阅 | RSS | 返回首页   
科学网首页>论文频道>正文
天然人体激素可作为新一代抗抑郁药物
 论文作者:Kamilla Miskowiak      期刊:《生物精神病学》     发布时间:2007-12-13 10:29:14 小号字 中号字 大号字

 
根据发表在12月1日的爱思唯尔期刊《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文章,人体的一种天然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会影响认知及相关神经反应,并有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该方法将对公共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它的成功率高,且起效快速。
 
文章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的Kamilla Miskowiak表示:“尽管抑郁通常和脑部化学问题相关,但最近有证据显示结构问题同样会引起抑郁,结构问题可能是由于神经细胞再生速度不够,或是压力激素导致的毒性作用产生的。”正是以上发现促使科学家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肾脏产生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红细胞生成,可被用于治疗贫血。文章作者表示,新证据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动物神经系统存在保护和营养作用,这会影响人类认知和相关的神经反应,因此它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在研究中,Miskowiak与同事向23名健康的志愿者展示快乐或者恐惧的面部表情图片,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来跟踪脑部的神经加工和认知处理过程,由此来评估红细胞生成素对此过程的影响。恐惧表情是人类基本情感中最显著的一种,它可能表示危险的存在。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红细胞生成素对这种“危险信息”的影响。
 
结果表明,红细胞生成素药剂降低了人对危险信息的认知和神经反应,这与现有的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惊人相似。同时,即使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7天后,这种抑制作用依然存在。Miskowiak表示,以上发现意味着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影响神经功能,并可能成为未来治疗抑郁症的手段。
 
《生物神经病学》编辑,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和康涅狄格卫生保健系统的John H. Krystal同意以上观点,他表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于动物大脑有营养作用。现有数据证实它能调节人类大脑情绪过程。现在已经能评估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其它相关物质的抗抑郁效果。”(荔涛 何宏辉/编译)
 
(《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doi:10.1016/j.biopsych.2007.01.011,Kamilla Miskowiak, Catherine J. Harmera)
 
更多阅读(英文)
 
 
 
杂志简介:
 
 
《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由世界最大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Elsevier出版发行,是美国生物精神病学会的官方杂志。发表的文章涉及精神病学病理及治疗的广泛领域,接收发表的文章包括精神疾病的病理及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此外,对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反映研究动态的文章或简报、评论、有意义的病例分析、通讯等投稿将也被接收发表。该杂志尤其欢迎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神经网络、神经化学、新的治疗方法的文章。《生物精神病学》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7.154,在95种精神病学杂志中排名第4。
 
E-mail推荐
相关论文 当周论文排行
肥胖会削弱免疫系统抵抗细菌能力
过量维生素C可能引发关节炎
抗丙肝药物研究新进展
颅磁刺激——抑郁症新疗法
新型双锤颅骨骨折试验装置
23岁后失去童贞易出现性功能障碍
肥胖抑制素可用于减肥
抑郁症影响孩子学习成绩
23岁后失去童贞易出现性功能障碍
铁元素现身北京尘土
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软
数千潜在miRNAs靶标被识别
“皮肤干细胞”首次用于医疗研究
RNA基因干扰成功抑制“癌干细胞”
甲基化让健康基因引发癌症
非洲雄性牛羚的“幸福生活”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