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财经智库》主办的“走进生命之源——品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益论坛在吉林长白山举行。论坛汇聚来自水利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及饮用水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水资源现状、水源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及健康饮水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原司长张学俭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中国水资源面临“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挑战,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与水土流失问题并存。他强调,必须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的治水思路,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吉林大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肖长来教授详细介绍了长白山天然矿泉的形成机制和独特优势。他表示,长白山区矿泉水量大质优,水质极佳,与国际知名水源地相当。但肖长来同时强调,长白山水资源开发需遵循限量开发、保护优先的原则,留住生态容量,避免单泉过度开采。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王金生教授指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饮水安全的关系。“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饮水安全的基础,而饮水安全是水资源利用的最终目标之一。”他强调,饮水安全需从源头保护入手,严格管控水源地环境,同时呼吁公众加强健康饮水意识。
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则通过引用美国学者的营养学报告数据说明,过去一百年间,人类主要食用的蔬菜中钙、镁、铁等关键矿物质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导致现代人需摄入更多食物才能获得等量营养。她指出,全球超20亿人正面临“隐性饥饿”——即维生素与矿物质缺乏,这会显著增加儿童发育障碍及成人慢性病风险。“水是人类摄入量最大的一种食物,为补充营养,要注意多饮用富含天然矿物质的饮用水。”
本次论坛通过专家分享与实地考察,为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公众饮水健康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科学指导。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