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0日,普通高中校长年会(2025)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会议主题为“AI时代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为题作主旨报告。
作为在人工智能(AI)领域深耕40年的教育工作者,徐扬生指出,AI时代,教育将受到最大冲击。他深入阐释了AI与人的智能之间的区别,同时指出AI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及教育的侧重点何在,以及当前的中学,应该如何培养人才。
《中国科学报》记者现将其报告内容整理成文(如下,标题为记者所加),以飨读者——
徐扬生作主旨报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供图
?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把它定义为,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这里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未来,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要知道。第二是人才,什么样的人算人才?我们要知道。那么,怎么培养未来的人才?
我做过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也担任过大学校长,教过30多个国家的学生,同时,在AI领域也进行了整整40年的研究工作。基于这些经历,我想从教育的本质、AI对教育的冲击、AI与人的智能的差别、AI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人才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
一、教育的本质与AI的冲击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然而,在当今社会,学校是否还是教书和育人的最佳场所呢?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在硅谷告诉我,学校并不是教书最好的地方,因为网上有大量优质的免费课程。这让我深思,如果学校不是教书最好的地方,那它存在的意义何在?同样,学校是否也是育人最好的地方呢?在美国西部,有些家庭组成小团体,自己培养孩子,这让我更加质疑学校的教育功能。
AI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最大的冲击。AI的本质在于认知、感知和行动三个方面。认知是我们对世界的判断和推理,感知是我们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而行动则是我们对感知世界的反应。目前,AI在认知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大语言模型出现后,认知部分似乎做得很好。然而,感知和行动方面,AI仍然远远落后于人类。
尽管如此,AI仍然是社会乃至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将重构整个社会,重新划分社会阶层和职业,深刻影响人类思想文明的走向。而教育,正是为人类社会培养各阶层各领域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AI对教育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
二、AI与人智能的差别
AI跟人的智能到底有些什么差别呢?很多人认为AI已经比人聪明,但我认为AI与人的智能不是一回事。首先,AI知道得越多越聪明,需要更多的算力支持;而人则不一定。其次,AI是向后看的,它擅长组合、总结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而人是向前看的,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再者,AI是集中型的智能,而人是分布性的智能,人的整个身体都是智能体。
此外,AI重视理性和分析整合,而人的智能则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重视直觉与体验。在培养学生时,我们应重视他们的体验,因为人是心脑并用的,而AI则只重视脑。AI追求通性,而人的智能则追求个性。在AI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改变了,社会趋于平庸,个性逐渐消失。因此,我们不能跟AI比聪明、比记忆、比知识,而应比感情、比创造、比个性。
现在都在讲具身智能,这个名字很好,也是我们提出来的,向这个方向努力没问题。但现在到什么程度呢?很多人有点夸张。其实,现在的AI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残疾人。与人类共建社会是在将来,距离现在有多远,很难说。
三、AI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在AI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领导力成为关键,包括语言、沟通、判断和同理心等能力。其次,理性思维也至关重要,包括提问、分析、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等。再者,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包括想象、艺术和探索能力等。最后,品性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包括勇气、顽强、世界观和人文素养等。
然而,目前的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与AI时代的需求并不匹配。我分析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记忆占据了70%的比重,而理性、创造力和品性则分别只占20%、5%和5%。这意味着我们目前培养的是会考试的人才,而非真正具备领导力、理性、创造力和品性的人才。
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人才应具备勤奋、理性、创造性和顽强等品质。勤奋是动力源泉,理性使人有主见、能思辨和逻辑分析,创造性是突破常规的关键,而顽强则是坚持下去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上,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程度中,顽强占40%,创造性占30%,而勤奋和理性各占15%。
四、AI时代的人才培养策略
那么,在AI时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呢?我认为应遵循学、思、践、悟四个过程。
学:学习要有好奇心和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效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方法,因为大多数知识都是靠自己学来的。同时,我们要少“教”一点,多“育”一点,把重心放在育人上,而非教书。过多的知识会占据学生的脑袋,限制他们的创新思维。
思:学完了以后要能够去思考。思考需要闲暇的时间,没有闲暇的时间,人怎么会思考呢?因此,我们要给学生留出自由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深入思考问题。
践:实践是AI时代教育的核心。优秀教育的效果主要看体验,实践本身就是一所学校。中国的同学欠缺的就是实践,没有实践,知识就会全部还给老师。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领悟一生中应该记住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生“悟”。
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和人生的道理。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悟性,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在具体的教育改革方向上,我认为应重“理性”轻“记忆”,加强对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领悟知识;培养创新人才,让学生学会提问和想象;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创造力;促进文理融合和跨学科发展,提供完整的教育和启发完整的人格;让学生观世界以形成世界观,具备全球眼光和同理心。
五、教育的未来与人类的责任
人类因为创造了AI而伟大,因为知道AI的局限而成熟。创造了AI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但如何面对AI的局限性,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和成熟。
对世界文明的真正贡献不在于人口多少、高楼大厦或科技发展,而在于一个国家和地区造就了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世界走得很快,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带着灵魂往前走,培养他们成为具备领导力、理性、创造力和品性的人才,为AI时代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AI时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实践的教育和创新的教育。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为中国科学报记者朱汉斌根据徐扬生在普通高中校长年会(2025)上所作的报告内容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