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徐利欣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4 21:59:41
选择字号:
北斗通导融合芯片亮相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

 

9月24日至25日,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举行。记者获悉,作为通导融合领域领先企业,海格通信在会上集中展示了面向“通导融合”发展的系列技术创新成果。其中,由海格通信与中国移动共同研发的首款支持“北斗短报文+北斗定位”的北斗通导融合芯片惊艳亮相,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北斗通导融合芯片。郭晓鹏供图,下同

  ?

据介绍,北斗通导融合芯片集成了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与双频高精定位功能,“能通信、能定位”,为车载、穿戴等民用市场提供全新的北斗应用体验,正在成为构建空天地一体通信生态的核心引擎。目前,海格通信正与合作伙伴共同快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共育“北斗+消费电子”市场。

当前,在全球空天信息产业加速发展背景下,通导融合已成为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路径。北斗导航系统作为国家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提供高精度PNT服务;低轨卫星系统具有低延时、高带宽和全球覆盖优势,可显著增强北斗通信能力与服务可靠性。二者深度融合形成的“通导一体”,正成为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在北斗应用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全球化的重要阶段,海格通信致力构建高效、可靠、覆盖全球的空天地一体化时空信息服务网络。海格通信不仅深度参与“北斗三号”规模化应用,提供从IP核研发、芯片定制到核心模组设计的全链路技术解决方案,还积极投身低轨卫星系统的技术验证与终端研制。

海格通信集中展示了卫星“通导融合”的技术创新成果。

  ?

海格通信凭借在通信与导航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推出系列化的通导融合IP产品。采用先进工艺制程,支持低轨窄带通信、低轨导航增强频点,支持客户根据需求灵活配置不同产品。IP内部严格遵循车规级功能安全设计,大幅提升了SOC芯片的开发效率与可靠性。目前,该系列IP已完成对多家主流厂商的技术授权,助力多款芯片实现快速量产。

此外,依托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海格通信掌握了小型化抗干扰、高精度定位、高动态定位等国际先进技术,可全面满足无人化、高过载、高机动等复杂场景的应用需求。在推动技术产品化的同时,同时积极参与通导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正在深入参与交通、能源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致力于推动产业生态共建,助力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实现更高水平自主可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9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利用科技打赢盐碱地“逆袭战”
气候变化使亚马孙雨林树木长得更加高大 最新研究发现土卫二或可支持生命存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