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证明,一种已获许可的医疗用单药能够稳定几乎所有人类蛋白质的变异,无论变异发生在序列中的哪个位置。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对抗利尿激素V2 受体(V2R)进行了7000次改造,生成了所有可能的变异体。V2R对肾功能极为重要,当其出现缺陷性突变时,肾细胞将无法对激素抗利尿激素作出反应,导致尿液无法被浓缩,引发极度口渴和尿液大量稀释等症状,从而造成肾性尿崩症(NDI)。NDI是一种罕见病,大约每2.5万人中有1 人患病。
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身上观察到的突变开展进一步实验,发现口服药托伐普坦能使87%(69种已知致病突变中的60种、965种预测致病突变中的835种)的不稳定突变的受体水平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托伐普坦是一种获批治疗其他肾脏疾病的药物。
“在细胞内部,V2R 通过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运输系统移动,而突变会导致系统堵塞,因此V2R无法到达表面。托伐普坦能让受体稳定足够长的时间,从而让细胞质量控制系统放行。”研究论文第一作者、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因组调控中心(CRG)研究员Taylor Mighell解释道。
此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突变通过改变蛋白质稳定性来影响其功能,通常这种情况下蛋白质的结构更加不稳定。
研究人员指出,无论突变发生在何处托伐普坦都能发挥作用,因为蛋白质会在折叠和未折叠形式之间转换。大多数V2R突变会导致未折叠形式更易出现。而托伐普坦与V2R结合时,更倾向于折叠形式。
该研究首次通过原理验证证明了一种药物能如此“百搭”。无论蛋白质在何处发生突变,该药物都能与蛋白质结合并稳定其结构。该发现可能有助于破解罕见病医学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
罕见病种类繁多对全球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全球约有3 亿人患有罕见病。大多数罕见病都是由DNA 突变引起的。同一个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突变,因此即便是“同一种”罕见病,引发病症的基因突变也可能不同,这导致相关药物研发进展缓慢,缺乏商业吸引力。大多数治疗方法只能帮助患者控制症状,而非从根源上进行治疗。
已有研究表明,40%到60%罕见疾病的突变会影响蛋白质稳定性。如果该研究治疗后的受体能正常工作,那无疑为罕见病药物开发勾画了一个新的路线图——寻找一种可以稳定整个蛋白质的药物,而非寻找一种针对单一突变的药物。
V2R是人体最大的受体家族——G蛋白偶联受体(GPCRs)的一部分。该家族的约800个成员是约1/3被批准药物的靶点。当GPCRs不能正确折叠或运输到细胞表面时,许多罕见和常见的疾病就会发生。
“如果我们的发现适用于GPCRs家族的其他成员,研发人员可能尝试寻找通用药物分子伴侣,从而加快遗传性疾病药物研发。”领导该研究的加泰罗尼亚高等研究院(ICREA)教授Ben Lehner总结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94-025-01659-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