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从哪一年开始设立的?”“哪些作物起源于中国?”“哪种物质不属于水产品中常见的违禁药物?”......水产养殖,是丰收季节里“蓝色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池塘里的鱼虾嬉戏,到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再到近海的生态网箱,每一处养殖场景都承载着保障民生供给、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
水产品一直是国人餐桌的重要食物组成部分。渔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同时也具有养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迫切需要树牢大食物观,加快构建更为稳健的国家食物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米袋子”安全,并且“菜篮子”“肉盘子”“奶瓶子”“鱼篓子”哪样也不能少,让食物供给量足、质高、结构优,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并且端得更好更健康。
为普及水产养殖科学知识,弘扬丰收文化,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特别推出“庆丰收 食满仓”专项答题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参与答题
本次专项答题得到了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的大力支持。
海洋渔业既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途径。我国拥有约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4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海上养殖业转型升级,“蓝色粮仓”日渐充实,大国饭碗更加丰富。“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热点话题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