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军国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5/9/22 13:22:01
选择字号:
科研人员研发治疗粉碎性骨折的“胶水”

 

本报电(记者刘军国)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损伤,目前,主要应用螺钉、钢板等金属内固定物进行治疗。“对于伴随众多细小碎骨块的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主任范顺武介绍,应用传统金属固定方法,固定小骨片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易导致骨碎片在操作中丢失或被吸收,最终影响骨愈合。

一次,浙大邵逸夫医院骨科副主任林贤丰了解到跨海大桥底部附着的牡蛎,虽经风浪冲刷,仍与桥体紧紧粘在一起。“能否在人体环境中创造类似的可能?”受仿生学原理的启发,他明确了方向。

研发过程克服了重重困难。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需要找到能在血液环境中快速形成强力黏合且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复合材料;其次是工艺的创新,必须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制备流程,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此外,还需通过严格试验证明其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可吸收性。

经过临床试验研究,该院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成功完成针对粉碎性骨折黏合治疗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入组,骨胶水“骨02”在150余例受试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个由AI设计的病毒问世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