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9/17 9:51:07
选择字号:
高精度模拟解开球状星团起源之谜
形成机制可不依赖暗物质

 

科技日报北京9月16日电(记者张梦然)几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一直对宇宙中最古老、最密集的恒星系统之一——球状星团的起源感到困惑。如今,由英国、美国、瑞典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的研究,通过高精度模拟终于解开了这一谜题,并意外发现了一类此前未知的恒星系统。该研究为理解星系形成、暗物质本质以及宇宙早期演化开辟了全新路径。

在研究团队进行的高分辨率的EDGE模拟中,球状星团(图中密集的白色恒星群)自然地形成了。图片来源:英国萨里大学

  ?

球状星团是由数十万到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密集星群,它们围绕银河系等星系运行,其恒星在年龄和化学成分上高度一致,且未显示出暗物质存在的迹象。这些特征自17世纪被发现以来,其形成机制引发激烈争论。

此次,团队利用英国DiRAC国家超级计算机设施,运行了名为EDGE的虚拟宇宙模拟项目,耗时数年,追溯了宇宙138亿年的演化历史。该模拟以前所未有的10光年分辨率,首次在虚拟环境中实时重现了球状星团的形成过程。结果显示,球状星团可以通过至少两种不依赖暗物质的机制形成,为这一百年难题提供了关键解答。更令人惊喜的是,他们还在其中发现了一类全新的天体——“球状星团状矮星”。

这类新天体在外观上与传统球状星团极为相似,但其内部却含有大量暗物质,其性质介于球状星团与矮星系之间。由于以往望远镜观测可能将其误认为普通球状星团,这类天体很可能早已被发现却未被正确识别。例如,银河系已知的“超微弱”矮星系网状星系Ⅱ,就可能是此类候选体。

英国萨里大学天体物理学系主任贾斯汀·里德教授指出,EDGE项目的目标是构建宇宙中最小星系最真实的演化模型,既能追踪138亿年的宏大历史,又能放大到单颗恒星爆炸的细节。虽然在DiRAC超级计算机上运行耗时数年,但成果极为丰硕。

这一发现具有深远意义。如果球状星团状矮星被后续观测证实,它们将成为研究暗物质特性的独特实验室,同时也可能是搜寻宇宙第一代恒星的最佳场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肉眼可见的“时间晶体”现身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美资助前景不明之际,多国争相招揽博士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