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主办的2025年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记者获悉,鹏城实验室组团参加该峰会并展示了面向网络通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代表性成果,包括语义通信技术和标准化、智能编解码与媒体网络传输和基于算力网的多语言大模型等。相关技术受到来自联合国、欧盟等专家的关注和企业、高校的青睐。
语义通信作为我国引领未来通信与智能深度融合的自主代表性前沿技术,是解决6G场景需求的有效新技术,也是未来社会智能化的有力保障。现场,鹏城实验室展示了面向6G的语义通信技术进展和国际标准化进程中的相应成果。其研发的语义通信原型平台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语义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可大幅提升传输效率、降低通信资源消耗,是未来沉浸式通信、智能体协同、空天地一体化等6G关键场景的重要解决手段。目前,该实验室推动的语义通信用例与需求已正式列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3GPP 6G技术路线蓝图。
沉浸式通信作为6G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涉及到智能编码、智能媒体网络等关键技术。鹏城实验室在本次峰会上集中展示了在AVS3音视频编码、AVS-VRU沉浸式智能编码、AVS-SMT智能媒体网络传输等AVS超高清技术标准与下一代互联网电视媒体网络分发传输技术DVB-I的融合技术方案进展,及其用于体育赛事沉浸式直播的交互广播与传输应用。该成果以超高清沉浸式音视频、IP流媒体化、交互式广播,跨终端形态接收,异构网络传输等为技术特征,助力打通电视广播与宽带网络的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鹏城实验室现场展示的体育赛事等各类电视节目通过多视角、六自由度自由视点视频进行交互式观看的全新观赛体验,给观展代表留下深刻印象,相关服务现场通过电视、机顶盒、XR眼镜、插入式微型终端等跨终端形态接收并实现一致的用户体验。此次展示有利于促进电视广播网络通信技术的迭代与发展,将加快中欧媒体网络技术合作与融合步伐。
当前,鹏城实验室已基于“中国算力网”网络通信重大基础设施和“鹏城云脑”系列大科学装置,牵头打造了“鹏城·丝路”多语言智能翻译与交流平台。本次峰会展出了视频翻译方面的核心技术,通过该技术,用一种语言播出的电视节目可以实时转化为其他语言,并通过字幕和克隆语音两种形式重新加载到视频中,以方便不同语言区域的观众能同步接收到新的讯息。此次展示将有助于实验室进一步推动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科技交流,助力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
鹏城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峰会对于实验室进一步推动跨区域技术资源共享,推进布局中欧合作、国产技术国际化推广和“一带一路”科技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下一步,相关课题组将全面梳理峰会交流成果,对接潜在合作场景,跟进国际科技前沿,争取为实验室在通信网络技术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做出更加瞩目的成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