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8/12 10:19:51
选择字号:
探秘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植物王国里邂逅“追星”的另一种模样

 

 
 
编者按:
追星,就追科学家。当你漫步于华南植物园,可以追随植物学家的足迹,徜徉葱茏的草木间,探寻生命的奥秘。而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精神展馆的展柜中,泛黄的老照片和褪色的手稿,正悄然揭开了时光的封印。那些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科学家故事,使得印刻在课本中的科学家精神一下子鲜活起来。
 
在喧嚣羊城的一隅,静卧着一方神奇的绿洲——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踏入花影交织的植物王国,木本的岁月与草本的时光在花柱上静静凝结,尽显自然匠心的精妙。透过相机镜头捕捉的斑斓光影,方知这园中的万千芳华早已将四季的诗韵,悄然写进游客的心底。
 
百年扎根:从一粒种子到精神森林
1929年的岭南大地,陈焕镛怀揣“求中国科学之独立,与各友邦并驾齐驱”的理想,创建了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前身),在乱石荒坡上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近百年间,华南植物园成就斐然,创下新中国植物学界的多项“第一”:创办了我国首份植物分类学研究英文期刊Sunyatsenia,编纂并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牵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热带亚热带生态恢复定位研究站,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恢复生态学专著。
在这些里程碑式的“第一”背后,凝聚着一代代植物学家不懈探索与深耕科研的心血。他们开创了众多先河,为植物园的学科发展和平台建设铸就了不朽的功勋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情系草木,躬身大地”的科学家精神,成为华南植物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滋养并激励着后人奋发向前。
 
 
1956年11月,陈焕镛(中)、张肇骞(右一)、陈封怀(左一)等在现场规划华南植物园建园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此后,以张肇骞、陈封怀和郭俊彦等为代表的数代科学家接力奋斗、务实创新,将荒芜之地精心雕琢成拥有125万余份馆藏植物标本和1.9万余种迁地保育植物的科学殿堂。他们共同推动华南植物园的发展壮大,孕育了“根植华南,家国天下”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每一株迁地保育的珍稀植物,都见证着他们“为国保种”的赤诚之心;每一份泛黄的标本档案,都铭记着他们踏遍山河的坚定执着。
2023年,华南植物园教育基地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这座浸润着近百年科学雨露的园地,从此成为承载科学家精神传承的生动课堂。
基地通过档案、实物、图文及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参观讲解、科学家精神报告、影片观看、微党课和纪念日活动等。
面向青少年和学生群体,这里是“点亮梦想,薪火相传”的知识殿堂;面向党员,构建“主题教育,坚定信念”的宣传平台;面向公众,则打造“润物无声,萌芽希望”的学习乐园。
 
 
科学家精神展馆内景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绿野地标:于草木之间铭刻精神密码
科学家故事数据库通过多渠道收集科学家的事迹和媒体报道,丰富了教育基地的科学家精神资源。《情系草木,躬身大地——华南植物园创始人陈焕镛院士》《甘为人梯,献身科学——纪念华南植物园张肇骞院士》《问道故乡何所在,园林无处不为家——陈封怀教授》等纪念视频,再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高尚情怀以及他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植物学科发展与国家植物园建设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教育基地的每一处景致,都是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写照。沿着蜿蜒的科学家雕塑径缓步前行,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张肇骞院士、俞德浚院士、蔡希陶教授、陈封怀教授与何椿年教授,六座青铜雕像静静伫立。
 
 
华南植物园创始人陈焕镛院士铜像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正如科学家们常说的“科学要扎根大地”——他们的精神早已与满园草木融为一体,在时光流转中愈发生机盎然。
前辈们用汗水浇铸的龙洞琪林,由棕榈园与孑遗植物区两个半岛以及人工湖巧妙组合而成,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一侧是四季常青的棕榈植物,椰风葵影中尽显热带风情;另一侧则是四季更迭的落羽杉与依水而立的水松,恍若童话中的森林。
 
 
龙洞琪林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峰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实为“自然教育的天然大课堂”。循着科学家们早年开辟的考察路线攀登,沿途每一块路标都铭刻着岁月的印记。
1956年,荣获我国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称号;1978年,创立首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197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首批获此殊荣的成员单位……从初期的本底资源保护,到如今的科技赋能发展,科学家们的视野始终穿越时空,聚焦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如今,这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不仅成为中外瞩目的科研基地,还不断致力于科普设施的优化和完善,建有自然教育中心、展览室、讲座室和户外“鼎湖秘境”等硬件设施,并开设了以“小小公民科学家”为主题的自然教育体验径和以“认识自然的森林”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探索径。
踏入华南植物园,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在这片孕育了万千植物的土地上,滋养着永不凋零的科学家精神。每一个寻梦的脚步,都会与科学家的足迹重叠;每一颗向往科学的心,都会与历史的脉搏共振。而那些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草木,早已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自己的基因——向下扎根,汲取营养,向上生长,追逐阳光,永不停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