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5/24 21:16:15
选择字号:
上海发布2025年关键技术研发计划一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空天海洋”(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沪科指南〔2025〕14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空天海洋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空天海洋”(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天基计算

方向1、天基智能计算芯片模组抗辐照试验评估与加固技术

研究目标:研发高置信度的智能计算芯片在轨故障预测模型,制定芯片空间辐照适应性试验评估标准,研究针对智能计算芯片模组的抗辐照加固方法,研制满足低轨空间环境的高可靠智能计算芯片模组,实现模组抗辐照指标不低于总剂量50Krad(Si)、抗单粒子锁定(SEL)大于等于37MeV.cm2/mg,完成在轨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智能计算芯片在轨故障预测模型,制定辐照总剂量效应和单粒子效应试验标准,研发高可靠智能计算芯片模组,开展智能计算任务异常监测研究,构建针对智能计算芯片的抗辐照评估与加固技术体系。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不超过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2、天基高性能计算板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天基大数据多元融合计算需求,开展高集成异构算力的高性能低功耗计算架构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内存资源共享访问和异构算力资源高效调度,研制异构算力不低于150TOPS、存储容量不低于2TB、平均功耗不超过50W、重量不超过1.5kg、核心计算资源采用国产化架构的天基计算板卡及中间件,支持云化系统的部署,完成在轨验证。

研究内容:研发天基计算板卡异构算力集成架构,开展软硬件协同的内存资源共享访问、异构算力资源调度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核心计算资源采用国产化架构的天基计算板卡及中间件研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不超过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3、高可用星载智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系统容错计算体系研究,基于软硬件结合方式,满足星载智能计算机高可用需求,研制高可用星载智能计算机样机,实现智能计算能力不低于300TOPS,平均功耗不超过120W,重量不超过4kg,核心计算资源采用国产化架构,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少于2000h,业务恢复成功率不低于99%,业务恢复时间不大于1s,完成在轨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星载智能计算机“电路-板卡-系统-单机-集群”多层次系统容错计算体系,研发具备容错数据采集与控制接口的硬件架构,研发云化系统、容器等容错隔离的计算软件架构,研发业务快速恢复的高可用星载智能计算机。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赛马制”形式,拟支持不超过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5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4、星载智能任务决策与健康管理模型研究

研究目标:研发卫星任务自主决策模型,支持无地面管控的卫星任务自主决策,决策时间不超过3秒,任务决策异常率不超过0.1%;研发卫星健康评估与管理模型,覆盖不少于50种星上故障,故障定位准确率不低于95%,在仿真测试环境下卫星状态恢复成功率不低于90%,构建不少于5000条卫星状态参数的卫星健康管理数据库。单个轻量化模型参数量不超过百亿参数量级,在千帆星座上应用验证。

研究内容:研发星载任务自主决策架构,开发卫星任务自主决策模型,研发卫星智能化健康评估与管理方法,开发卫星健康评估与管理模型。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5、天基高算力载荷高效散热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开展适用于天基高算力智能计算载荷的高效散热技术研究,支持热流密度不低于10W/cm2的散热需求,总热耗不高于600W,实现智能算力不低于3000TOPS、重量不高于7kg、载荷通信接口带宽不低于100Gbps的样机研制,完成在轨验证。

研究内容:研究局部超高热流轻量化高效散热技术,开展天基高算力计算载荷高效散热优化设计、温度检测与阈值过热保护等技术研究,开展天基高算力载荷样机研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6、基于即时智能计算的轻小型遥感载荷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面向即时智能遥感需求,研制基于宽带编码型滤光片的红外光谱成像仪,开发红外热监测在轨处理算法,可同时覆盖中波和长波红外谱段,光谱分辨率达到25nm,成像幅宽优于100km@500km轨道高度,空间分辨率优于90m@500km轨道高度,重量不超过5.5kg,体积小于200mm×200mm×200mm,实现在轨数据实时处理与异常热源识别,识别面积不大于10m×10m,准确率不低于85%,完成在轨试验,在热源异常监测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基于编码滤光片的光谱成像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宽带编码滤光片光学优化设计,研制轻小型编码滤光片红外光谱成像仪,完成在轨试验,在热源异常监测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专题二、超低轨卫星

方向1、超低轨环境高效电推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适用于低于300公里环境的高效能电推进技术,实现推力范围25~90mN,额定比冲≥2000s,额定效率≥50%,工作寿命≥5000h,单次连续工作时间≥24h,设计寿命≥7年,完成在轨试验。

研究内容:开展大推力、高比冲、长寿命、高可靠电推进技术研究,研发高效率电离放电及高压离子加速、抗超低轨道高密度原子氧环境的新一代空心阴极、电推进磁屏蔽、大功率散热、轻量化高效率电源控制等技术,完成电推进产品的研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2、超低轨卫星姿轨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超低轨环境飞行器总体设计和姿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目标跟踪指向姿态精度≤0.01°(@相对角速度≤1.2o/s)、轨道维持误差≤80米(RMS),控制指令生成周期≤20ms,完成在轨试验。

研究内容:开展具备超稳特性的超低轨飞行器总体设计,开发适应超低轨空间环境的智能化、高动态、高精度姿轨控制系统技术,建立高保真的超低轨卫星技术仿真验证平台,形成面向工程应用的超低轨飞行器总体设计与智能控制技术方案。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方向3、超低轨道高灵敏大动态昼夜监测载荷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研究新一代天基昼夜协同观测载荷技术,研发星载智能遥感应用算法,载荷系统突破从夜间1.6×10-3W/m2/sr~白昼105W/m2/sr的大动态范围对地观测,彩色微光分辨率优于3m,信噪比不低于22dB,幅宽分辨率比≥30000,谱段数不低于10个,载荷总重量≤50kg,载荷功耗≤30W,实现船舶目标识别准确率不低于98%,完成在轨试验,在航运领域开展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超低轨道的高动态范围高灵敏昼夜协同探测光电成像仪,开展高增益探测器、气动防热、防原子氧侵蚀、多级高动态范围成像技术、几何定位算法优化技术等研究,在航运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执行期限:2025年8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

经费额度:本方向为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企业,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对于申请人在以往市级财政资金或其他机构(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基础上提出的新项目,应明确阐述二者的异同、继承与发展关系。

3.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技伦理准则。拟开展的科技活动应进行科技伦理风险评估,涉及科技部《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国科发监〔2023〕167号)第二条所列范围科技活动的,应按要求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并提供相应的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材料。

6.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7.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三、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请申请人通过“上海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vc.stcsm.sh.gov.cn)进入“项目申报”,进行网上填报,由申报单位对填报内容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

【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5年6月3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5年6月20日16:30。

四、评审方式

采用一轮通讯评审方式。

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按规定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六、实施管理要求

专题一方向1“天基智能计算芯片模组抗辐照试验评估与加固技术”、方向2“天基高性能计算板卡关键技术研究”、方向3“高可用星载智能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采用“赛马制”形式,每项研究内容均支持最多2个研发水平相当、技术路线不同的申报团队平行立项。由市科委组织形成项目管理团队,分阶段开展节点考核,首个节点考核后择优给予后续资金支持。

七、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5年5月23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