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2025年第一次务虚研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探索“非共识”项目资助模式,推进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研究前瞻布局,持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主持会议并讲话。委领导班子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审计署科学技术审计局有关领导同志,委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领导同志出席会议。
?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非共识项目筛选机制”,为开展非共识项目资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要切实履行政治责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胸怀“国之大者”,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坚决承担起非共识项目遴选资助这一神圣使命任务,系统谋划,试点先行,稳妥推进,明晰非共识项目定位,优化遴选方式,完善过程管理,健全保障机制,切实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非共识项目管理规律。非共识项目具有创新性强、风险性高、识别难度大、争议多等特征,但往往蕴含着催生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的战略机遇,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世界主要科技强国通过制度创新加速布局非共识领域,我们要坚持党对基础研究和科学基金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总结以往有益尝试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成立重大非共识项目专家委员会,切实发挥高水平科学家优秀的学术鉴赏力和专业判断力,建立专家推荐和主动发现“双轨并行”的遴选机制,不断完善“动态优化、包容审慎”的管理与评价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共识创新思想支持之路。
会议要求,要严格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把激励勇于担当和廉洁用权监督统一起来,建立严密的工作流程和科学有效的配套约束机制,做到“三个区分开来”,让真正支持非共识项目的同志没有后顾之忧,大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杜绝腐败的良好创新生态,引导科研人员勇闯科学研究“无人区”,挖掘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更好更多做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支撑。
自然科学基金委各科学部主任(兼职)和副局级以上干部列席会议。
(原标题: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2025年第一次务虚研讨会议召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