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21 15:16:43
选择字号:
痴呆从何来?蛋白在作怪

 

痴呆通常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生活水平,而当中年时期出现相关症状时,往往难以识别。额颞叶痴呆(FTD)就是这样一种60岁以下人群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5月16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FTD发病机制方面发现了新的线索,这些发现有望推动新型诊断方法的发展,并帮助更多患者尽早进入相关的临床试验。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衰老》。

新线索有望带来诊断FTD的新方法。图片来源: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


由于多发于较年轻的中年人群,FTD常常被误诊为为抑郁症、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或精神类疾病。患者平均需要3.6年时间才能得到准确诊断,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也缺乏能够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的治疗手段。因此,找到其发病机制并提前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研究团队测量了来自116名FTD患者的脊髓液中超过4000种蛋白质,并将它们与39名健康亲属的脊髓液进行了比较。这116名FTD患者均患有遗传性FTD,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活着的确诊患者身上研究该疾病——这是非遗传性FTD病例无法做到的,因为后者只能在死后才能确诊。

研究显示,FTD中发生变化的蛋白质表明,这些患者存在RNA调控异常,后者是大脑中基因正常表达所必需的过程,同时患者还存在影响大脑连接功能的缺陷。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蛋白质可能是FTD发展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在中年发病阶段。

“FTD影响的是处于人生最鼎盛时期的群体,并剥夺了他们的独立能力。”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记忆与衰老中心教授、论文通讯作者Rowan Saloner说,“但不像阿尔茨海默病等其他类型的痴呆,目前还没有一种确定的方法可以在活着的患者中诊断FTD。”

 “如果我们能尽早识别出FTD,或许可以利用我们发现的某些蛋白质作为标志物,引导患者获得正确的资源,让他们参与合适的治疗试验,并最终希望我们能为他们提供精准治疗。”他补充道。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3587-025-00878-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香港新一代集装箱环保运输船试航成功
天眼火眼合璧,破解星团之谜 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无人机“双尾蝎A”交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