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系家庭财富,本人已从上市公司退出
?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西北大学新任副校长范代娣,持股市值达443亿元,晋升为新一任陕西首富。”关于这一结论,该报道给出的依据是“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名下的巨子生物、三角防务两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900亿元,分别处于医药生物和航空航天两大领域”。
据界面新闻报道,截至5月12日收盘,巨子生物市值为8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73亿元),三角防务市值为147亿元。按5月12日收盘价计算,范代娣及严建亚合计持股市值达457亿元。
换言之,上述财富系范代娣、严建亚夫妇共同所有。
工商信息及相关公司公告显示,在出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前,范代娣已从相关公司退出。目前,范代娣本人在巨子生物、三角防务未担任职务,亦不在主要股东之列。
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40周年,征文活动启动
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一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迎来建委40周年。40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管理者与科学基金管理者一道,培育形成了科学基金完整的资助体系、科学公正的管理理念和优良的科学基金文化,科学基金制之于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为传承弘扬科学基金文化,广泛汇聚科学共同体发展和完善科学基金制的政策建议,持续深化科学基金改革,努力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持续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汇聚如期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强大合力,现开展“我与科学基金”主题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将入选《我与科学基金》文集并公开出版。诚邀广大科研工作者、管理者及各界人士执笔抒怀,共筑镌刻理想与创新的时代记忆!
92岁上海交大退休教师捐赠百万元给学校,其父也曾设奖学金
?
这是一份横跨38年的传承:1987年,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原副校长周志宏捐出自己多年来的工资积蓄两万元,设立“周志宏奖学金”,以奖励从事冶金和材料科学研究而勤奋学习的后辈;2025年,为资助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师生,周志宏之女、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92岁的退休教师周以敬捐赠100万元现金,在上海交大设立“周以敬基金”。
5月13日,“周以敬基金”捐赠仪式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霞光楼举行,周以敬捐赠100万元现金设立“周以敬基金”,以资助贫困学生和奖励优秀师生。她同时表示:“百年之后再继续把我的全部财产遗赠给‘周以敬基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朱森元逝世
?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朱森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4日9时4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朱森元同志1930年10月出生于江苏溧阳,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研究生院。1961年进入国防部五院火箭发动机设计部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任设计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大型运载火箭和火箭发动机”专家组组长,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科技委常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等。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发布首期成果
?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的34个科研团队,组织发起了"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人类学联合研究联盟(CASEAC)",建立跨学科协同攻关团队。研究团队深入东南亚大陆雨林腹地,历经十余年,采集了涵盖五大语系、6个国家、30多个族群的东南亚人群样本,并成功完成了3023例全基因组深度测序,包含40例高精度长读长测序数据,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东南亚人群基因组变异数据集—SEA3K。
该研究成果标志着全球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突破,填补了全球基因组“南方盲区”,重新定义了人类多样性研究的全球图景,为解析人类表型与环境互作机制、热带疾病遗传基础提供了关键支撑,对推动区域精准医学、跨境民族健康治理具有重大科学与社会意义。同时,该研究作为中国主导的跨国合作为理解人类多样性树立了新标杆,是“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典范。研究成果以Genome diversity and signatures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mainland Southeast Asia为题,2025年5月14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高新波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5月16日,教育部党组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高新波同志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张新亮同志不再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
高新波,1972年8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曾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重庆邮电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2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提名者应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创造性贡献的重大成果,特别是从0到1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基础理论创新、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前沿性成果。鼓励提名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电路、新一代网络、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矿产勘探、生物育种等领域高水平科技成果。
提名者应当提名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仅从事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或辅助服务的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首席科学家等领军技术专家的除外。同一提名项目的候选者应当按照贡献大小排序。对于曾担任领军技术专家的领导干部以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评的,提名者应严格甄别其任职期间的科技成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