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科学卫星,这里有空间相机,这里还有一群追“光”的人……5月17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打开大门,迎接四方来客。
“羲和号”卫星、“天问一号”相机、“鹊桥二号”极紫外相机、高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芯片……一批批来自航天探测、光学设计、核心元器件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纷纷亮相,吸引公众驻足。
活动现场,长春光机所开放了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向公众介绍了如何通过在轨组装的方式将多个单镜体在太空中进行组装。志愿者化身“哪吒”,通过焰色反应、伯努利原理、静电飞花等实验,向公众揭秘“哪吒”背后的科学故事。长春光机所下属企业也向公众展示了“特殊视觉检查仪”“激光打标机”“LED护眼灯”“快照式成像光谱仪”“AI心理测评仪器”等众多交互性成果。
志愿者向公众揭秘“哪吒”背后的科学故事。长春光机所供图
?
当天,长春光机所首本科普图书《造颗星星送上天》举办了首签赠仪式,现场设置了航天知识竞答,读者与主创团队现场互动,让公众与科学家“零距离”交流。
据了解,长春光机所公众科学日活动还设立了集邮打卡的参观模式,每位入所的公众都会收到一张“科学集邮护照”,沿着各个展点盖章留念,便可兑换科学纪念品。当天共有近千人参加这场“科学探索之旅”,沉浸体验光学科技的魅力。
“这不是简单的科普,而是科技基因的播种。”长春光机所党委副书记孙焕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公众体验到科技成果的魅力,特别是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对科学精神的培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