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5月16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6日从四川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张跃林教授团队联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李昕教授团队,揭示了一种真菌染色体分配的全新机制。这一科研成果挑战了长期以来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对染色体分配的固有认知,于北京时间16日凌晨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Science)。
据了解,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精确分配对于维持生物体的遗传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至关重要。染色体数目的异常,通常与衰老、癌症、发育障碍等疾病密切相关。按照经典理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后,每个子细胞核应当至少获得完整的一套单倍体染色体,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
然而该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却发现,在某些特定真菌中,染色体并非始终以对称或均等方式分配。
核盘菌的基因组包含16条染色体。该科研团队利用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统计双核子囊孢子内的染色体数量,发现每个孢子仅含约16条染色体,而非理论上的32条。该科研团队通过单个细胞核的DNA检测进一步证实,核盘菌的染色体被非对称地分配至不同细胞核中,且并无明显分配规律。
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与核盘菌密切相关的灰霉菌中。研究发现,灰霉菌的分生孢子平均包含4至6个细胞核,每个核仅包含3至8条染色体,而非完整的18条。这一发现表明,染色体不均分配机制在多核真菌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这项研究为人类理解多核生物发育及相关疾病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