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中国科学报社 发布时间:2025/5/13 7:37:47
选择字号:
科学家回信|杨天明:你的决定,是大脑精密计算的结果

 

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isabella的提问,请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组长、高级研究员杨天明发出第一百零四期手书回信。

以求索之问激发科学探讨,以互动回应碰撞科学新知,“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愿成为公众与科学的信使,欢迎你进入“向科学家提问”小程序提问、留言。

  ?

读者isabella:尊敬的科学家,您好!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脑,究竟是如何进行决策的呢?它在处理信息、评估选择并最终做出决定的过程中,究竟遵循了哪些奇妙的机制?

杨天明:大脑决策是个多步骤的精密过程。首先,大脑通过感官,比如眼睛、耳朵等收集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感觉皮层的初步加工,提取决策所需要的证据。接着,眶额叶皮层化身“价值计算器”,评估选项的奖励和风险。前扣带回和外侧前额叶则负责执行功能,选择最优的选项。最后,通过运动皮层和基底神经节调动身体来执行决策。

但有时候大脑也会犯“决策偏误”。例如,“确认偏误”让你过多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锚定效应”则会让我们被第一个信息带偏,“损失厌恶”让人更害怕失去。为了提升我们的决策能力,我们需要信息全面化,避免“一叶障目”;视角多元化,做换位思考;思维批判化,警惕直觉陷阱;反思常态化,记录并复盘决策。

未来,我们还能够通过脑机接口和神经反馈等技术,让AI来辅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决策是门艺术,也是科学,需在理性和感性间找到平衡,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物理学家实现点“铅”成金 鲱鱼“迷路”,美味难求
科学网2025年4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实验室制造出首枚“黑洞炸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