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科技馆以“为创新创造鼓与呼”为主题,推出系列科普盛宴,通过沉浸式展览、互动实验、创客工坊等形式,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助力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展现我国科技创新活力。据初步估计,全国科技馆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中国科技馆累计开展科普志愿服务3696小时。
“迎接大客流”“接待观众人数创历史新高”成为各地科技馆关键词。“五一”假期,中国科技馆门票早早售罄,推出的“劳动创造未来,科技点亮生活”主题系列科普活动,从传统技艺到前沿科技,从动手实践到思想启迪,丰富活动为全国观众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之旅。辽宁省科技馆以“特效影院矩阵”为核心,融合“科普公益+院线放映”模式,依托“全国最大IMAX银幕”吸引全国游客专程打卡。河南省全省35座科技馆接待公众超42万人次,开馆数量和服务公众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五一”假期,中国科技馆人头攒动。中国科技馆供图
5月1日,深圳新地标“大飞船”——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启航,开馆首日秒变“科技乐园”,现场人气爆棚。

深圳新地标“大飞船”——深圳科学技术馆正式开馆。深圳科学技术馆供图
浙江省科技馆全新升级X-space展区,广东科学中心推出“我们的‘20’时代——航空科普展”与逐梦星辰馆相互呼应,作为新馆的延伸拓展备受观众欢迎。
湖南省科技馆主题临展板块,重磅呈现探月主题临展《上九天揽月——从仰望到触摸的探索之旅》,全面展示我国探月工程的核心技术。贵州科技馆“遨游数字世界”系列科学课程中,《时光的面孔》解码生物识别技术,深入浅出地讲解大数据如何赋能未来生活。
科技馆的创新叙事不再局限于硬核技术。江苏科技馆“古诗词里的创新密码”系列,将观众们熟悉的王安石《梅花》、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等诗词,从科学角度解读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分子扩散、布朗运动等分子运动知识。
江西省科技馆“我在科技馆当劳模”活动另辟蹊径,巧妙将医生、农业科研人员、消防员、快递员四大职业和科普教育相结合,设置“劳模墙”打卡、探秘五官奇妙游、稻田闯关游戏、消防跳棋、写给未来一封信等一系列互动项目,观众在边玩边学中体会劳动者和科学家的坚守与创新。

江西省科技馆“我在科技馆当劳模”消防员职业体验区域。江西省科技馆供图
安徽省科技馆里的思政课《放飞创意,乐构蓝天》中,亲子家庭共同拆解机翼弧度、尾翼平衡中的科学奥秘。北京科学中心北科学堂——“探险家体验营”以野外生存为情境,通过五天沉浸式科学探索,引导青少年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创新思维,锻炼跨学科实践能力。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致敬劳动创造,甘肃科技馆推出“禾下乘凉梦,五谷绘心声”活动,以袁隆平院士的感人事迹为引,孩子们用稻谷、玉米等材料拼贴创意画作。吉林省科技馆以“科技拾光?强国铸梦”主题活动引发观众热潮,聚焦袁隆平、南仁东等科学家的卓越科技成果,带领公众感受科学精神的力量。

天津科技馆科技辅导员为公众表演气流涡旋魔法秀现场。天津科技馆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