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拾骨”毛虫物种会用昆虫的残骸伪装自己,这样它就能生活在蜘蛛中间,并偷取蜘蛛的猎物。这是已知唯一一种使用如此可怕的伪装手段或与蜘蛛为伴的毛虫。它是一种食肉动物,甚至会同类相食。4月24日,相关论文发表于《科学》。
“拾骨”毛虫(左)与蜘蛛生活在一起。图片来源:Daniel Rubinoff
?
20多年前,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的Daniel Rubinoff和同事在夏威夷瓦胡岛怀厄奈山脉徒步旅行时发现了这种毛虫。他们其实正在寻找同一属(海波斯莫科马属)的其他物种。Rubinoff说:“我们看到了这个小小的虫卵囊,不确定它是什么。然后我们把它带回实验室,发现里面有一只小毛虫。”
这种新描述的海波斯莫科马属物种尚未获得科学名称。它们生活在树干内的蜘蛛网上、岩石以及其他封闭空间里,大约有一个手指甲那么长,以困在蜘蛛网上的昆虫为食。“地球上只有0.13%的毛虫是肉食性的,毛虫进化到吃肉极其困难。” Rubinoff说。
“拾骨”毛虫通过一种可怕的方式避免自己成为猎物。它会用死去昆虫的身体残片和蜘蛛蜕下的外骨骼装饰自己的丝状外表。这种小毛虫会仔细衡量身体每个部位的大小,可能包括蚂蚁的头部、甲虫的腹部或苍蝇的翅膀,然后把它们“编织”进自己的伪装中。
Rubinoff解释说:“这可能是与蜘蛛一起生存的唯一方法——用蜘蛛脱落的皮肤和它之前吃过的东西来覆盖自己。”这使毛虫闻起来和尝起来更像是一袋垃圾,而不是蜘蛛的美味大餐。大约两到三个月后,它就会蜕变成比米粒还小的飞蛾。
“拾骨”毛虫是同类相食的动物。研究人员在把两只幼虫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后发现,较大的那只幼虫吃掉了较弱、较小的同伴。Rubinoff说,这就是为什么在每一张蜘蛛网上仅能看到一只“拾骨”毛虫。
来自夏威夷瓦胡岛怀厄奈山脉的“拾骨”毛虫。
?
研究人员在大约22年的时间里进行了150多次实地调查,仅仅发现了62只“拾骨”毛虫,所有这些调查都在怀厄奈山脉15平方公里范围内。
基因分析表明,“拾骨”毛虫的谱系比瓦胡岛早约300万年,这意味着它曾经分布更为广泛。“自从人类到来,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本地物种。”Rubinoff说,“我们能够找到它是一个奇迹,但令人难过的是,它们如此局限于这一个地方。”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ds4243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