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本该事业有成、家庭稳定,为何却更容易感到孤独?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29个国家的50至90岁人群中,美国的中年人不仅比本国老年人更孤独,也比其他国家的同龄人更容易陷入孤独。这一反常现象,在全球仅与荷兰“并列”。相关成果于4月22日发表在《老龄与心理健康》。
孤独并非只是“心情不好”那么简单,它早已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研究表明,长期的孤独感会导致一系列生理、认知和心理健康问题,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增加疾病风险。
“人们普遍认为孤独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恰恰相反,中年人比老年人更感到孤独。”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埃默里大学罗林斯公共卫生学院的社会和精神病学流行病学家Robin Richardson表示,“以往针对孤独问题的干预措施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青少年身上,而中年人群却成了被忽视的关键群体。”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研究团队联合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智利马约尔大学的学者,分析了来自欧洲、北美和中东29个国家共计64324名中老年人的调查数据,以求揭示全球范围内孤独感的真实面貌。
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家中,孤独感确实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这一趋势在不同国家间高低有别。例如,在保加利亚和拉脱维亚,孤独感随年龄增长而陡然上升;而在丹麦,全龄段人群报告的孤独感水平均相对较低。而在塞浦路斯和希腊,50至90岁人群的整体孤独感最高。相比之下,只有美国和荷兰表现出中年人“领先”老年人的孤独反转模式。
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孤独感背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未婚、未就业、抑郁以及健康状况欠佳。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的影响力有所不同。例如,在美国,“不工作”是导致中年人孤独感较高的首要因素,而在其他国家,这一变量更多影响的是老年人。
不过,还有约五分之一的孤独感成因,在各国仍无法完全解释,而这一“未解释差异”主要集中在中年人群。研究团队推测,这或许与中年人面临的“三明治”处境有关——他们往往需要同时应对工作压力、照顾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多重责任,导致私人时间被严重挤压,社交几乎成为“奢侈品”。加之美国社会安全网络不够健全、医疗护理成本高昂,使得美国中年人更容易陷入孤独。
“我们的研究表明,孤独并不是随年龄线性上升的必然趋势,它深受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影响。”Richardson解释道,“这意味着改变生活环境可能对缓解孤独感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高级作者、智利马约尔大学社会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Esteban Calvo也强调:“孤独感不该被是为‘老年专属’。事实上,许多中年人常常在多重压力下‘隐形崩溃’,意外地成为了高风险群体,他们同样需要关注和支持。我们建议各国将心理健康筛查扩展至中年人群,为未婚、失业人群提供更具体的援助,同时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现实设计差异化方案——因为‘一刀切’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研究团队提醒,未来在制定缓解孤独的政策时,不能一味假设老年人最孤独,而应基于当地情况识别最需要支持的年龄群体,靶向发力、精准干预。
图片来自:Pixabay
?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80/13607863.2025.247363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